AI时代艺术家的坚守与突破2025.04.02 15:27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评论(0)
![]() 黄红涛(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当下,作为画家,我认为AI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画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及不可预见的可能,但绘画于我而言,是一种体验生命、表达自我的方式,它不拘泥于材料、技法、题材的桎梏,也不受限于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我画画,是因为内心的需要,若AI能成为我表达的助手,我亦会欣然接纳。但无论如何,艺术的核心在于自由表达,这是我始终坚守的信念,无需刻意突破或改变。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原创性”,我认为它源自个体的与众不同。每个人的独特性就是一种原创性的体现。在我的创作中,我致力于发掘并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不刻意追求、不做作、不献媚,只真实地、自由地表达自己。坚持做自己,就是原创力的最好体现。在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AI技术并未对我造成冲击。因为艺术创作是我体验生命的方式,而技术只是手段之一。若我需要,AI同样可以成为我创作的一种方法。我从未因AI技术的出现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我也曾尝试过将AI工具融入创作过程,但发现我的艺术创作并不适合那种借鉴、拼凑、变体或模仿的模式,而这正是AI图像的生成方式。对我而言,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比结果更有意义和价值。我认同AI可以解放艺术家的生产力,让创作者更专注于创意本身。艺术家的价值主要在于创造——创造思想、创造方法、创造风格。AI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减少艺术家的不必要劳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创意的发掘与表达。在AI生成内容应用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我认为人类画家的核心价值已从“技艺展示者”转变为“意义架构师”。AI的普及将推动艺术回归其本质——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与文化基因的解码。未来,人类画家将承担“文化DNA编辑者”的角色,在算法精度与人性温度的共生中书写新的艺术史诗。总之,在AI时代,画家的角色担当是不可数字化的肉身担当。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肉身去感受生活、去思考、去创造,用艺术的力量去触动人心、去传承文化、去启迪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