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艺术家的坚守与突破2025.04.02 15:27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评论(0)
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我常被问及画家应如何自处。其实,艺术家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进行着内心的抗争与追问,这与时代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我们始终在探索,始终在寻求自我表达的新方式。 谈及艺术创作中的“原创性”,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几乎不存在绝对的原创,因为我们的视觉经验和审美观念从出生开始就被周围环境和传统塑造。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探索,每一幅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前人的智慧。因此,如果说我们的创作中有50%属于自己的思考和创新,那已经可以称之为原创了。 面对AI能够快速生成大量风格化图像,甚至模仿人类艺术家的笔触这一现实,我并不认为这会威胁到人类画家的原创性。AI的模仿始终是滞后的,它无法替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独特视角。艺术家的原创力源自内心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这是AI无法复制的。 在AI技术的冲击下,我并未调整过自己的创作方向。我坚信,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艺术家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因此,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用画笔描绘我心中的世界。 对于“AI辅助创作”与“完全由AI生成的作品”之间的界限,我认为这取决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所有新的技术和手段都可以被用于艺术创作,关键在于艺术家如何使用它们。无论是辅助创作还是完全由AI生成,都应该遵循艺术的自由原则。 有人认为AI可以解放艺术家的生产力,让创作者更专注于创意本身。对此,我表示认同。AI确实能够承担一些常规的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但它无法替代艺术家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家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这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