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AI时代艺术家的坚守与突破

2025.04.02 15:27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评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I是镜,照见传统的深邃,也映出创新的可能

640x640

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

AI时代最需坚守的,是中国画数千年传承的艺术精髓。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设色、造型等传统语言,蕴含着东方美学独特的精神内核。这是任何AI算法都无法触及的艺术高度。作为工笔人物画家,我始终笃信:传统愈发珍贵,创新愈显必要。一方面,我们要以更虔诚的姿态“向内挖掘”。以极致的专注,临摹研习古代名作,在悠长绵密的线条间感悟前人“以形写神”的叙事智慧,在复杂细腻的着色中领会“气韵生动”的怡人之趣。这是建构个人美学体系的根基,也是对抗算法同质化的精神壁垒。另一方面,当代画家必须以更开放的视野向外拓展。从多元艺术流派的形式语言到跨媒介叙事的当代实践、从装置艺术的空间建构到数字艺术的交互体验、从传统美学基因的现代转译到未来科技的创造性应用,都可成为重构传统的创新养分。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吸纳全球艺术思潮的养分,既是磨砺传统的砂纸,也是开拓未来的火种。唯有在传统与当代间架起多维对话的桥梁,中国画才能在AI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坚守与突破、古老与新生并行不悖。坚守的是工笔画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旨趣,突破是对材料、技法乃至观念的拓新尝试。AI算法可以辅助构图、模拟材质,但决定创作内涵的终究是艺术家的修养与格局。AI时代创作者能否识别哪些交融真正触及东方美学的精髓,并用深厚的艺术修养驾驭技术。这种突破,实则是以传统为轴心,用全球化的审美视野织就一张更开放的创作之网——而AI,不过是网上的一枚梭。AI终是镜,照见传统的深邃,也映出创新的可能。当然,作为艺术创作的实验者,随着AI的大量应用,我也在探索AI工具与传统工笔画的融合路径。目前采用“四段式工作流”:用AI能理解的语汇进行概念对话,将精选的传统素材投喂生成视觉方案,基于审美直觉筛选有效元素,再结合数字工具优化定稿并最终在宣纸上绘制。这种“草图→AI生成→二次筛选→优化定稿→手工精制”的模式,既保留了工笔画的笔墨本体,又借助数字工具实现了视觉维度的跨时空对话。AI绘画工具在跨语言创作中的误差,暴露出当前技术在语义理解精准性和创作意图还原度上的局限,但这种“不完美”恰恰体现了其独特价值——作为打破惯性思维的“创意催化剂”,它通过超线性创意重组提供跨时空素材库。当创作者陷入思维定式时,AI的随机游走模式能带来意外的视觉启发。 

640x640李传真 《藏女》 AI绘画  2024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关闭
 


  • 相关画家 

  • 相关美术馆 
美术馆: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