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方成 艺术室


    画家 方成
    关注
    赞赏
    上一张 形象照 下一张 PHOTO:0 

    画家观点   » 更多..
    •  笔名来历:笔划少 字好看 (887) 2016.12.22  

    艺术评论 发表】 • 共3个画友主题..
    •  给方老拜年 ■包立民(北京) (0/4248) 2021.01.18  
    •  印象派女画家的母性情怀■谢静(杭州.. (0/4692) 2018.09.05  
    •  怀念方成先生■何业琦(宁波) (0/3951) 2018.09.05  

     普通画家档案   升级  创建者:flytiger 私信 
     • 画家姓名  方成 • 性别  男
    微信 扫一扫
     • 创作方向  漫画 • 润格  不详
     • 常住城市  北京 • 本站人气  396565
     • 生卒年月  1918-10~2018-08-22 • 管理 ID  暂无   【申请管理权
     • 主要职务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
     • 画家简介
      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擅长漫画。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1947年夏被聘任《观察》周刊漫画版主编及特约撰稿人。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在《大公报》连载连环漫画《康伯》。1949年后历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美术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顾问。美国出版国际漫画杂志《WITTY WORLD》编辑。政府特殊津贴接受者。1986年离休。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主编世界著名漫画家传、集多种。 
      方成是一位非常多产的艺术大家。现在,方成平常除了画点漫画,还写点杂文、相声、小品和打油诗等等,他仍然每天书写,年均出版两到三本专业书。 
      方成是“文革”后在中国开办漫画展览的第一人。方成先生创作的《武大郎开店》等文人漫画,具有直指时弊的寓教于乐功能。随着方成个人漫画展的成功和漫画《武大郎开店》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方成这个名字也在中国家喻户晓了。 
      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方成与健在的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方成自1986年离休至今,每天早起,天天仍如上班。早上画工,下午作文,坚持不懈。

    创作分期
      第一阶段,1946年,方成从四川黄海化工研究社辞职投奔上海。当年9月,储安平创办知识分子刊物《观察》,方成积极给杂志投漫画稿,有一天,储安平向方成约稿。为《观察》开设漫画专栏,方成作为一名漫画记者从此开始。之后。方成辗转香港,结交左翼文艺家,参加了“人间画会”的活动,与端木蕻良、黄永玉、臧克家、张天翼等人交往,在《大公报》发表《康伯》连续漫画,结集出版时被抢购一空。总的说来,该时期的漫画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讽刺,批判锋芒犀利。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方成经华君武介绍,到《人民日报》任漫画记者,专画国际漫画。世界处于冷战时期,国际矛盾突出,国人同仇敌忾,画家以抨击“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压迫和侵略为主题。方成自己认为,这个时期的创作才是真正的新闻漫画,因为每一幅作品都是根据新闻事实而作,时效性与针对性很强。画家回忆。每天新华社的新闻稿来到报社,就逐条阅读,针对当天的重要新闻,配上漫画。新华社的新闻稿截至9时,必须12点交稿,只有3个小时的创作时间。这种创作方式和编辑方式,近似于“配评论”,但是,它具有更加明快的阅读效果。1957年,方成因一篇讽刺教条主义的杂文《过堂》被划为“右派”,从此中止漫画创作。 
      第三个阶段就是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创作国内思想观念问题的漫画,而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拨乱反正,方成的漫画跟随时代,思想评论成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就有流传甚广的《武大郎开店》。迄今为止,方成已结集出版《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侯宝林的幽默》、《方成谈幽默》、《英国人的幽默》、《幽默的笑》等多种探讨幽默理论的专著。

    艺术风格
    1、漫画源于喜剧性语言,而喜剧性语言源于生活的滑稽与荒诞。方成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最明显的一条就是爱看人出笑话,甚至连自己出的笑话也感兴趣。漫画的讽刺本源就来自于这里。他打比喻:赵大姐常买冰棍儿给孩子吃,小三儿刚三岁,看见老远那老太太推的小车上有“冰棍”二字,他认识,牵着赵大姐去买。把它编成生活的笑话,告诉别人说:我家小三没念过书,就认识两个字:“冰棍”。成功的漫画家就在于他能够发现生活的滑稽与荒诞,在无意识中完成自己的创作构思。而生活自身就是在锤炼讽刺语言,说话夸张是最常见的。天热,说“热死了”,骂人说“脸皮比城墙厚”,这对于漫画创作都有启发意义。   方成认为,语言的失误,口误、误听都是喜剧效果的重要来源。“文革”期间,方成耳疾,听说话经常失误打岔,闹出笑话。在中山市吃饭时,有人说“吃乳鸽”却听成“七五折”,引起大笑,而这其中有折射出人们喜欢赚小便宜的弱点,大笑中就含有善意的批评和自嘲。只要失误而未酿成大祸,出错而可理解,就会出现喜剧场面。这是一条造成滑稽的规律。
    2、方成从临近的喜剧艺术那里汲取经验,他观赏滑稽电影,听相声,与喜剧演员交朋友,认为漫画不是孤立的讽刺与幽默形式,它与相关的喜剧语言异曲同工,只有相互借鉴,才能真正理解喜剧风格,创作出有讽刺力度的作品。方成将“文”与“画”相比较,认为:有的题材,文字善于表现,也有的题材,图画善于表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举例“胆小如鼠”,无论如何不能将人画作老鼠,即便这样做了,也无法表达胆小的意义,更谈不上讽刺与幽默了。 但是,“落下树叶怕打破头”,就可以用图画表现。所有的喜剧作品有一个共性,讲究表达的曲折、含蓄。方成特别欣赏侯宝林《夜行记》里的一个段子,说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反正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这句话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并没有提到车子破旧,却明晓其中的意思。一绕弯子,自嘲的意味就出来了。方成还通过卓别林的喜剧影片来阐明“行为”本身的滑稽效果,同样可以用于漫画创作。方成早年在香港的作品经常从民间笑话《笑林广记》里寻找素材,加工改造,画成《康伯》系列漫画。  漫画大师方成
    3、方成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文化的新闻漫画之路,其中最重要的尝试是从文人画那里寻找思想批判的资源。文人画自宋代以来,出现以梁楷为代表的“简笔写意人物画”,从形式上与现代漫画可以进行对接。此外,宋元文人的人物画,受“狂禅”之风的影响,表现一些特立独行的僧人,竭尽夸张之能事,风格幽默。嘲讽世俗,形成以“笑”为主题的创作倾向。方成认为,漫画中国古代有之,画家因一时有感而发,画出这种表达心意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清朝乾隆时代的黄慎和罗聘,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和《鬼趣图》,都属于漫画的范畴。现代有成就的漫画家大多喜欢从文人画中吸收营养,增加文化内涵,确立中国特色的漫画作风。方成最喜欢画的是李逵、鲁智深、钟馗和布袋和尚,配上打油诗,讽喻当世。比如,他为《钟馗想喝酒》题的打油诗是:“钟馗想喝酒,无须巧安排,后门开条缝,自有鬼送来。” 铁拐李是古时画家常画的“八仙”人物,群众熟悉。《神仙也有残缺》充分运用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但表现代代人的批判意识。它与《武大郎开店》产生在同一时期,围绕人才问题而展开的思想讨论。画的含义表明,连神仙也有缺残,我们凡人哪里会有不犯错误,没有缺点的完人啊!这是针对某些领导干部对于人才求全责备而提出的批评。
    完成度:39%
    最后修改:2018.08.22 15:58 
    方成作品

    武大郎开店

    方成作品

    三盟友

    方成作品

    虎皮骑士

    方成作品

    没处下嘴

    方成作品

    救生圈

    方成作品

    弥勒

    方成作品

    爷爷和孙子

    方成作品

    神仙也有缺残

    方成作品

    老两口

    方成作品

    鲁智深拔树

    方成作品

    脑瘤手术

      • 浏览这个画家的画友还浏览了 
    • 画家阮成森
      阮成森
    • 画家欧京海
      欧京海
    • 画家王明明
      王明明
    • 画家吴凤仪
      吴凤仪
    • 画家高延君
      高延君
    • 画家李延声
      李延声
    • 画家徐德宽
      徐德宽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