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稿:杨牧青谈艺录三则 一则 2004年于兰州暮冬复读《金刚经》有感而写 艺术家向人性的灵魂深处反省和发掘。反省对这个人类社会又有多少爱的奉献,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凸现出了多少个具有良性的闪光点,并且通过手中的笔,盘子中的水墨,盒子中的色彩,为这个人类社会发掘了多少智、真、善、美的东西,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又将是什么。 二则 2006年初冬重游西安书院门艺术市场有感而写于古城南郊 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化、程式化的笔墨技巧拼凑,应体现在作品本身的原创性,唯一性,独特性,情感自然性,这样假使有人去临摹、复制也不至于赝品泛滥成灾,涂炭于艺术市场而苦害收藏者。 三则 2009年初夏于杭州慕拜中国美术学院并游走南山路之后有感而写 作为一名书画人应认真地、睿智地描绘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面向艺术,面向大众,面向市场,要卖艺术作品就卖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不是去兜售自己的职务大小、权位高低。至于有爱慕你艺术作品的人为你添加各类殊荣与光环,那么你自己则要时刻心内亮堂,不被色相所诱。同样,投资收藏应鉴藏的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多与少、优与劣,而不是盲目的认为身份特殊、权高位显的人其作品就有艺术性,就有价值性。纵观中外历史,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马奈、列宾、莫奈、凡高、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凭的是艺术作品的本身价值而被时人推崇,被后世敬仰,并被与之头衔和美誉。然而,时下的部分书画家,不省自身,反其道而行,犹如妓女,内炼狐媚之功,外涂脂粉之色,既卖身又卖艺,先谋求一个职务,争取一个权位之后再将自己和作品抛向市场,时过境迁,人去楼空,最终洒向人间的都是垃圾和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