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当世甲骨文解读与研究误差原因有三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当世甲骨文解读与研究误差原因有三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20-05-11 11:26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当世甲骨文解读与研究误差原因有三








    三千多年前商王朝为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一一甲骨文字在这120多年来破解释读中如蜗牛般的艰难前进原因,约而论之有三:








    一是,对甲骨文字的本身认知与定义出了偏差误判,把本来是商王朝对王或王庭、或王贵族日常生活和重要事情记录的“记事文字档案”偏偏一直要定论为“甲骨文是商王朝因迷信鬼神且事无大小都要进行灼龟问占的卜辞”这一性质,且以这种“卜辞”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导向对其进行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思想性”解读。这种误判错论是很有问题的,实际上“甲骨文非卜辞”是也!虽然早年陈梦家(1911-1966)先生曾提出“甲骨文档案说”,但其性质是局限了的,并不是对甲骨文字的功用与本质还原。(参见《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系列文稿)








    二是,历史惯性的经年以来院科学派系唱主角、做主导的甲骨文字(也涉及甲骨学)研究者,对其研究的“对象”把其学术象牙塔“圈”和“层”越垒越高,越弄越厚密,导致广大师门学子不敢越雷池半步,有违导师之授而无面。最要命的是走不出因“甲骨文是卜辞”的认知错判且给自身设定的一条死胡同路线!由是我常言,要突破甲骨文研究的思维模式,打破固有的认知和禁忌,构建甲骨文字(含甲骨学)新的认知和解读方法……(参见《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系列文稿)。








    三是,甲骨文(也涉及甲骨学)研究前几十年因脱臼于晚清、民国时期“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经学训诂、金石文献的思想相对保守,视野相对较窄,缺乏一定的科学基石基础的大年代,虽然出现了罗王郭董“甲骨四堂”诸多大家大师,但其不足是需要有后人去修正和完善的。当然,在那个特殊年代、特别时期这些老先生老前辈能做出如此之成绩,让今后学汗颜,这是必需要礼敬的,也是有情可原的!譬如徐中舒(1898-1991)先生编著的《甲骨文字典》等书册虽有欠缺,但其经典性、巨大贡献性是不可否认的,是需要更精益求精的去修正完善而已。








    但是,改开之近几十年以来,部分甲骨文编著出书者可能只顾着卖钱图名,或弄什么课题与项目研究……等,只求市场数量不顾学术内涵,不管书册的内容质量和严谨,不顾最新研究公论和成果,对已在“甲骨文是卜辞”的认知中而产生的错释误读的约定成俗的“定例通释”情况下,依然还在犯错,对已“定例通释”的也不采用,一错再错!








    如上插图(黑色笔注因笔者书法临习之故,不得不多本对照,防止被新书引到沟里去。)的此书是2018年第三次再版时该编著者校注印刷的,开篇选用的这一骨片并且是非常有名的“甲骨大片”,名之为“祭祀狩猎朱骨刻辞”,原大19.5cm x 32.2cm,见录于《甲骨文合集·10405片/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大片在2010年已有另一学者颇为完整、相对较为正确的释读出版发行本了然而,2018年的此新书编著者名之谓“经典100例”却不理会最新研究结论与成果,仍自我为主,对文字释读如故错误,对骨片的来源与现藏也未注明。这样让学习甲骨文的许多许多的学人难免不得不陷入误学错用的六道轮回中啊!难不成“尽信书不如无书”乎?!(注:恕不列二位编著者姓名,仅为了说明问题而已。)







    诚然,学术研究类的“著”贵在百家争鸣,但是有的问题是不需要再去争鸣的,守好基本底线就行了,并且是要在包容、扩宽视野中积极吸收新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敢于承认承担错误就是好同志,这近乎真理式的话是有道理,愿与此方面者共勉。一一庚子四月癸丑夜杨牧青记于京华。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