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书论约言四则续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书论约言四则续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20-04-09 22:23


    杨牧青:书论约言四则续



        今岁清明后数日,丙子晨起,业师来电告我:“吾,今无挂牵,了却尘缘,归心向佛,暂寄身于肖金一寺庙内听经跪拜。汝当黄金时期,应好自为之,功没枉费,达其所成……云云”。



        余搁话筒,久不能回神,心不静而眼润,一代“陇上逸贤”到头来竟落得如此境况。佛之毒?艺之患?抑或世态炎凉之故?予不知也,惟知者,师乃己丑生人,可谓知天命之年矣。



        师早年喜弘一法师“一法豕当情,万缘同镜像”句,笔融石门铭,教我勤习之,时至今日余愕然大悟,原如此也。复想,德艺相传,道脉不断,笔法心灯应如是观,此生情处应是彼心灯之生情处。





      去岁丙戌公历十月有八,余撰因缘自述、书艺变迁、笔法心灯、理论指归四篇薄文,名谓《书论约言四则》发载于网,以图传播之意。惜,予身不名,予名不名,文则不能动其色声,何以敲人心智耶?时,有感恩师皈依,复将“笔法心灯”列出叙之以释,学人共鉴,余心安然矣。



       



        何谓心灯?“心灯”二字出于佛学,入于书学,归于般若,成于书艺。人心如灯,总是明亮,不至于漆黑一团而障心智,惟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始能率真成性也。








        原文:笔法乃造就书法艺术之根本,无笔法则无以言书法之法度,无笔法则无以言书法艺术爽心悦目之表现。



      解曰:既为书必用笔,用笔则有法,法成则言书法。法自心出,取象万物,结境艺术。后之,潜移默化而约定成俗,学人共遵。








        原文:笔法从古到今,各有其师执教其事,口授心传,从未失传。师者,不必是当今所谓名人之人,抑或大师之师,民间艺人,市巷走卒,皆可为师传道授业,要在辨明师相。上古无文字述书之便,全凭口授,陶文图画示人。中古文字肇始行世,刀刻铭文,窥其端倪。下古墨书残简,细观之,则自有规矩不出其左右,其间定有口述传承之法则,惟典章不记。见之今者,明文行世,则为汉崔瑗《草书势》只言片语,及至蔡邕《笔论》、《九势》疑为后人所造,兹不赘述。





      解曰:心灯最要者当为“口授心传”四字。至若自身顿悟,或自会其理,当由师去证,迷时师度,悟时自度,非入展获奖而为其证,荣誉作品不一定有笔法可言。至于见诸典籍者,良莠不齐,各家之言,定当明辨其相。动辄举经论典,陷入文字之相,实乃心魔所致也。








        原文近人黄宾虹言:“笔法传自古人,练习在于自己,好学深思,心领神会。为能掉臂游行,得其三昧者,固非多见名画与平时练习不为功。”乃至所论云云,皆为词旨经纶,然其多有画意入书法论笔法,隔山打牛,故有貌似神离之嫌。追思宋人东坡“我书本无法”,实则是无法之有法。今人多不究其理,意为无法,积墨作书,任意妄为。至若宋人米颠,评诸书家多有弊病,斥诚悬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实为自负之举,且至理名言,因其“独有四面”而不为怪。置于今,则代不同而意同也。上至魏唐,卫恒“睹物象以致思”、虞和“古质今妍,数之常也”、孙过庭“五乖五合论”等,皆为字字珠玑,笔法隐形期间,下至松雪道人用笔“中和”后,能通笔法者不多,仅有祝枝山、董其昌、何绍基、于右任寥寥数位,犹如孤星照空,其余则钻思营机,不足常说,因其大都离“率真”旨趣甚远。再若“执笔无定法”之说,非书法笔法之笔之法,实为肢体与纸墨相见,寓象演说。至若钩、押、捻、使转、平、圆、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诸说多有理法,观物取象,熟能生巧,不得轻视。如“屋漏痕”,今人大多住于高楼大厦,至死难见“屋漏”一面,惟文字臆解而入书,故今时两千年后书多漂浮,无力度!





      解曰:黄氏所言“笔法传自古人,练习在于自己,好学深思,心领神会。”为语破天机之论!从古至今,书家多有,谁好谁坏,皆不出“率真”旨趣。好者能率能真,坏者则不能率亦不能真,抑或能率而不能真,能真则寓于笨拙不能率。能率不能真者,其作大都狂怪、肆意,离法度俞远,此病大都先天灵慧而后天不足。能真不能率者,其作大都丑恶、幼稚,死气沉沉,不能暗合法度,此病大都天赋有限,不能心灵手巧,后天不能遇名师指点迷津,坚持功夫很深之错误。至若“屋漏”,要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处处留心,处处留神,心神一体,运之毫端。








        原文:“何谓笔法?约言之,毛笔蘸墨书写文字之用笔方法。此处之笔直指毛笔,甲骨刀刻,铭文刻石,及至今世硬笔诸种笔法则由此阐幽发微。既为毛笔蘸墨书写文字,必有其法。其法自审美情趣出,自思想意识、文学素养出,自钩、押、使转、漏痕诸说出,自文房四宝相乘出。最忌者,下笔无由,落笔无缘,作书前后不能照应,满篇气息不通,缺神少韵。最要者,率真二字,亦即率性成真,天趣自成。率真,非刻意琢磨文字形体,非矫情做作艺术形态,更非肆意妄为,由笔性尽兴发挥而美其名为“八面出锋”。八面不足论也,实则八面一点。若离其一点,则九宫不正,结体不稳,八面不存,形体不备。至若草、篆、楷、行,无不在其一点之奥妙。”





      解曰:天下学问要在融会贯通,借此证彼,若通一门一类,实为死学!假令丙、丁入坎见亥子壬癸,名朱雀投江,因其方正得法,故为吉。复言之,笔者文明之象,身寄离宫,蘸墨用水为坎象,卦取水火既济而求阴阳和谐之美,经通络活,人则无病无恙。约之书作,笔墨因人而和谐,无病无恙则好看,“好看”即为“美”,有雅有俗,雅俗共赏。好看最要方法得当,方法得当则要讲究笔法如何。增点减笔,取舍得当。枯燥浓淡,气韵相彰。轻重缓急,神思贯通。牵丝引带,绵绵若存。一点成性,一画藏胸,性由胸出,方可言书。原文:约言之,笔法只有点画二法,二法成一太极,分其阴阳,变化无常。细思之,细察之,李斯、张芝、王右军、张长史、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于右任诸位先师,无不取胜在点画上。依例枚举,李斯因篆体特性取点画之圆之妙。张芝取画之绝,用点之巧,非后人所能及之。王右军因时势所导,并用点画其妙之处,故为“书圣”。张长史识透点画精义,寓点于画之中,以点显画之精妙,不得不为“草圣”。黄庭坚则破点法成画法,下笔以画取胜,故有长枪大戟之美名。米芾天资过人,窥点画之根本,惜其寿短,要不“书圣”二字将易于颠头。赵孟頫笔法之娴熟,千古一人,其于点于画,无不精熟,惜其生为宋裔而长于元,后之评者,多有偏见。祝允明则以点法取胜,发山谷未发之情,众所周知。民国右任,亦窥得点画之奥妙,因势利导,成其体势,评者大都以为标准草书如何,实则为近代之“草圣”也!点是点,有坠石悬空之说。画者划也,亦即伏羲画卦之划,有千里阵云、万岁枯藤之说。点画之法,取法自然万象,奥妙无穷,实为百姓日用而不知之知。

      解曰:笔法只有点画二法,此语隐括一切,言不宜多,妙在好学深思!2006年7月13日杨牧青于兰州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