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 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 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20-03-12 09:42


    杨牧青: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 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



    引言:只有懂地理风水、会观天文星象,再加古文字、古图符正确释读,正确应用现代科技文明成果,才能真正的能够弄明白上古中国史!其实,像左丘明、司马迁、刘向、徐整、司马贞、邵庸、吴承恩、马骕等这些人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全才奇才!





     



    近当代的考古断代不一定完全准确,参考要慎微细判!所以,我提出并力倡“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以期共鸣,并说“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导,探析世界文化文明的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欠准确欠妥善的观念!”一一杨牧青随记(详见本号内相关的上古文化文明研究文稿)







     


    另,青海湖、扎素湖、罗布泊这些都正好是上百万年的事情呵!葫芦河是习俗称名,它也就是过去的姬水,因周人而名之姬水。六、七千年前的轩辕黄帝就出生在附近(今六盘山东南到崆峒山至陇东一带)所以黄帝幼青年时要去平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后来又在庆阳与岐伯问答而出救世惊世的内经呵!从卫星三维地图上看,这个地方也就是九龙河上游与葫芦河上游交汇处的那一块绿地,又所以才能在其东北才会有石峁城遗址,在其西较远的地方有昆仑之帝宫,因东边那会儿还是水漫地,三门峡以东的中原及整个华北平原的沼泽、海水未消退,西部是高山,又正是早先三万年前燧人氏在祁连山观天象定极位的地区,也就是上古天文台和祭天的地方呵,再向西就形成了印度河文明!后来也就在其东南有了黄帝陵墓,在黄帝陵西北面的正宁县又有黄帝衣冠冢!





     



    天地有大穴,每穴必有伏羲、黄帝及至毛爷爷这样的人物出世,全球108个大穴位的出水口,从我目前找寻看,中国占了绝大多数!








    三万年前末次冰河期结束后,地球上的河流、山川也趋于稳定,劫后余生的极少数人开始觅生,燧人氏时代开启,从高原、半山腰的洞穴中“下山”,四面八方的游走,因为那时各个地方不要居住证,也没有城市与农村的“非x籍”之区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事实上,古人类是“择近水、依山塬”而居的,像“西安半坡遗址”地形地势地理一样!只有弄清楚黄河流域的山山水水与风水大穴位的出水口之宝地,华夏文化文明的万年上古史就明白了!长江虽比黄河形成早50多万年(个人意见),但其文化文明是后生的。其实两三千年前的古史书,如《山海经》、《竹书纪念》、《左传》、《史记》、《春秋纬》、《乾凿度》等典册记载真是没有哄我们的,而是后人没弄明白史书且思维认识和解读方法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已!!一一2020年3月11日杨牧青再记于京华


     
    小知识:

    长江: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直至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至180万年时,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江水浩浩荡荡,注人东海,今日之长江形成。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形成了现在这么一条河道。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一条大河,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今人统计说,近2600多年内,黄河改道多达26次。实际上,4000年之到先夏大禹治水的这一段时期内河从东南角大拐弯处一门峡至洛阳地段后,就是各处漫流,没有固定道,中原地带及华北平原除泰山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域之外,其它区域到处都是沼泽和海水还未消退完的状态,所以自先秦文字记载的来说,洪水泛滥与治理河水就成了中华民族又一个重要的精神典范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帖由 云雨楼 在 2020-03-12 09:47 最后编辑过!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