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说,写生,古代称为“目识心记”。就是一种通过观察记忆的默写法,即不用面对具体的物去描绘,而是把所见景物景象默记在心中,离开具体的“物”后再画出来。比如,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命吴道子去把蜀道嘉陵江风景画出来,以便观赏与怀念。吴遵命而去。后来唐玄宗要看吴的写生画稿或者说是绘画作品。吴说:“臣无粉本(画稿),嘉陵山水皆藏于臣胸中。”于是挥毫,一天时间就在兴庆宫大同殿壁上画出了嘉陵江三百里景色,成为千古美谈。倘若吴道子没有“目识心记”的能力,那他的问题就严重了呵!
吴道子的绘画典故也折射出了一个艺术发展硬道理。倘若画家没有过硬的写生本领,对大自然认知不够,那么即是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摆在画家面前时,也会失去机会的。对于现时代的画家来说,我们比古人从环境、视野、区域等各方面都优越了许多。机会很多,稍纵即逝;机缘较少,无福不获。机缘就是福,要去修,广种福田,德厚承福,福就在自我的心田。
历代以来,许多好画家,终其一生穷困潦倒,没有什么生活归属感,犹若浮萍。这除了画家本身机缘少、福田薄之外,造成这种景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掌管艺术特权者人性泯灭,只知图谋自身名利,中饱私囊,不能及时发现、发掘绘画人才,无伯乐之德,不能做好文艺传承发展工作,让其流落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自生自灭。
视频分享:
https://v.qq.com/x/page/y33578vt1k9.html
阅读分享:
杨牧青:谈中国画的写生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