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贺未泓 艺术室            

       画家吧 » 贺未泓 » 善悟舍得——读未泓国画作品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善悟舍得——读未泓国画作品
    贺未泓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17-09-11 10:54


    荡漾心灵的中国画——品读贺未泓


    2016-09-26 四川集雅轩文化


    善悟舍得——读未泓国画作品



       未泓的画很好地继承了恩师袁晓岑老先生的墨象与法象。力求避免艳俗疲软,讲究笔墨的融合。淡雅、清秀、灵逸、鲜活。作画先讲究胸有丘壑,布局取舍捻然于心。起笔落墨遵循师法自然之道,既追求物象的形神兼备、奇崛清逸,构图和谐;又力求笔墨的表达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品清新、淡雅而又不失笔情墨趣,格外清丽而雅致。






    每逢节假日,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带上作品请我和父亲指教,特别是十多年从贵州到云南,每年几次求教于先生坡。可以看出未泓对艺术的挚着追求。在传承了晓岑先生深入体悟前人审美精神的同时,能勤于思考不仅在创作中承载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同时又能不囿于前辈的笔墨图式,不是表象上对古人的简单摹仿,而是道法自然、万物为师。胸有丘壑,布局取舍捻然于心。《风姿绰约文采斑斓》和《春和景明》长卷,在笔墨的处理上,简则精也,繁则湛也,充分表现出对自然物象的体验和感悟。未泓画孔雀得其恩师晓岑先生真传,总是将孔雀置于自然的环境中,天真、野逸。使作品有了富于生活气息的新的意境。孔雀属传统中的文禽,“行则有仪,动不失法,飞则有次”。






    使他一直衷爱这一题材,并继承了袁派写意孔雀以少胜多的方法,既合情理又更为自然,整体上讲究宁方毋圆,特别是孔雀的翅膀翼角的转折,处处见笔,轮廓分明,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雀冠略施石青,有“顶悬珠冠嫌羽轻,一身婀娜任点评”之感。赭墨、青、绿、之间,透出孔雀的静谧与祥瑞。造型优美、秀逸娴雅、婀娜多姿、色彩富丽、艳而不俗。画面繁简相融,朴慎赋彩,碧绿中透出绚丽的色彩,与雨林中的孔雀形成了完美的自然大象。






    “善悟舍得”是未泓从艺处事之精神,花鸟画除喜画袁派孔雀、鸽子、雏鸭之外,家乡的山水亦是他乐意表现的题材,其《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取景取材黔中山水间,万壑之中山间梯田和丰腴的奇山秀水,神奇山地,大自然变化出雄奇壮阔的黄果树大瀑布,也幻化为洞穴奇观的水上龙宫、高原湖泊夜郎湖。自然也润育了他的山水灵气。其山水画焦墨线条灵动刚劲,设色淡雅;精心点染与随笔皴擦相映成趣。苍穹下,流云间,峰岩耸峙,姿态横突,既奔张峭拔,又苍野秀逸,抒写得情深意浓,既莽苍雄浑而又不失清丽典雅。






    《黄河壶口瀑布图》,豪岩力笔、纵意挥洒、势为万钧。浓淡黑白勾勒晕、略施淡彩、焕出生机。山隐泉鸣、云流雾罩、意态朦胧、如遮如掩、绚烂含蓄,彰显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不同的感悟,未泓都能运用不同的手法来捕捉、表现多变的自然山水,丰富的笔路,来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吸取。孔雀与山水如此大的跨度,风格变化,需要具有相当意涵的创造意识和艺术修为。艺境无涯,法无定法,悟道之难,莫非坚守。作为一位善思考、勤探索的画家,广识博览,广搜博取,习千家而成一家为必经之途。只有宽广的心胸和开阔的眼界,不断自我磨砺、突破自我,才能层楼更上。






    从艺之路他能够耐得住寂寞,这就是他记住了恩师曾说的:“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六个因素:一是才力,要有一定的资质禀赋。二是学力,要提高自身学识修养,须认真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三是识力,必须具备相应的生活和劳动知识、经验、技能。四是体力,要有胜任工作的身体。五是毅力,做事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六是胆力,要有突破前人的胆识和独辟蹊径的创造。但只有由此历练积聚而成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物象表达的真正契合,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



    愿未泓清丽和雄浑的描摹在大自然中挥洒如意,佳作频出!



    文/袁熙坤(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艺术家、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
















































    贺未泓作品拍卖记录、花絮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