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赵少昂 艺术室            

       画家吧 » 赵少昂 » 赵少昂:此生只愿作闲人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赵少昂:此生只愿作闲人
    flytig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15-12-12 17:14
        文/韩帮文(广州)
      前段时间和一个从美国归来的华人艺术家聊天,向他问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哪位中国现代画家的名气最广。他不假思索地说了一个名字,不是齐白石,不是徐悲鸿,也不是吴冠中,而是赵少昂。
      这到底是不是他的一孔之见?带着这份疑虑,又问及了几位在西方生活的艺术家朋友,虽然答案并不统一,但赵氏盛名的的确确不让我们所更熟悉的白石、宾虹等诸大师,尤其在华人聚集区,更是如此。但在国内,赵少昂这样一位饱染岭南风格的“地域性”画家,声名并不显赫。尤其是在北方主流画坛对岭南画派的认知仍然存在诸多偏见与误读的大背景中,赵氏画艺仍躲在美术史的幽暗角落,等待更多人去发现、去认识。
      赵氏绘画“很岭南”,这不止是说他对岭南物象矢志不渝的描绘、对岭南风格的独特发扬,首先在对岭南画脉的精心呵护与承传。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在评述岭南画派的历史光景时,曾下了一个此派“最重师生情谊与艺术承传”的论断,从赵少昂与高奇峰的关系便可见一斑。他16岁时便师事岭南派先贤高奇峰,成为著名的“天风七子”之一,由此打上了岭南画派的深刻烙印。赵氏谨听师言,乐观师行,虽然侍奉恩师左右的时间不过半年,但感念之心从未懈怠。他在晚年的时候曾如是回忆:“老师最伟大的地方是点燃你心里的美感火焰,我在美学馆的半年,有充沛的激情去临摹和创作,高师(高奇峰)的精神一直教导着我,心中有师、笔下有师,这比身边有师更加重要,师门教的如果就是技法,你没有融会创新的话,一辈子你也离不开老师的。”他最终也的确在“融汇创新”的路上“离开了老师”,但师恩念兹在兹。
      赵氏尊师,更在重教。1930年,作品《双飞白孔雀》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爆得大名之后,在广州创办岭南艺苑,后又辗转湛江、香港等地,化育天下英才成为其艺术人生中一条极为重要的主线。
      他直至晚年都没有停止过教授学生。对此,曾有人并不理解。赵少昂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谈到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教学生时讲:“我曾(经)想过70岁以后就不教了,但现在学生却越来越多。若只是为了我个人,我是不会再教画的,因为我开一次画展就可以得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我要为中国培养人才,希望后代为中国艺术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赵少昂为推广中国绘画艺术,真正是做到了不遗余力,而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个艺术家所负担起的社会责任。
      在其从教60多年中,赵少昂所教的学生难以计数,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不少学生早已成名或在各地生根开花,台湾地区绘画大家欧豪年便是他的高足。由此观之,赵少昂在海外华人社区能笼获至高知名度,也就见怪不怪了。
      日常生活中的赵少昂到底是怎样一种人呢?他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吸引海内外学子“赵门立雪”?广州艺术博物院原院长卢延光曾见过赵少昂两次,都是去香港拜访他,都是为了他向该院捐赠作品这件事,点滴往事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加清晰。
      1993年,广州市敲定要建艺博院及十个名人馆之后,卢延光作为广州美术馆的一把手,便开始配合相关部门确定名人馆的名单,并一一拜访这些艺术名家。一开始,香港的赵少昂先生便在商议对象之列。
      次年,卢延光随在任的广州市政协领导到香港,在丽晶酒店第一次与赵少昂见面。那时,赵先生90岁刚过,坐着轮椅。席间,广州市政协时任主席邬梦兆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老人家传达为他建个人艺术馆的信息。赵少昂用不大方便的手抱拳,不停地打躬作揖,不断地说着“感谢大家的爱护与尊重”。“我何德何能受此尊荣?”在众多晚辈面前,老人家的虚怀若谷让人感念不已。
      一个90岁的老人没有任性与自傲,更没有倚老卖老,而是惶恐地抱拳点头。此种谦卑与美德,也只有他们那一代学富五车、成就斐然的人才有。卢延光将这种光亮人格记在心里,不由得感慨:“可惜,这种风格现已成了绝响。”
      自比寒蝉的赵少昂,生活极其简单,每天从他那并不豪华也并不阔大的居室走出,在附近的茶楼吃几样点心,喝一杯清茶。然后,又回到居室画画、看书、授徒,数十年如一日。
      在签协议的时候,卢延光到了他那简朴的居室。客厅小,画室也小,但小而雅致,有着浓郁的文人风气;墙上挂着徐悲鸿送给他的画像,架台上摆着观音、佛像。卢延光由此判断,他应该是信佛的,至少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老人家请卢延光去了他常去的茶楼,掌柜、跑堂都很尊敬他,热情地招呼,热情地点菜。他吃得简单,也吃得慢, 酒是少喝的。他的生活是清水般的洁净,他惜福。
      1995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刚刚奠基之后,第一个捐赠展便是赵少昂先生。那一天,广州名流云集,关山月、黎雄才等前辈都过来了,但赵先生并没有来。他的精良作品到场了,就是皆大欢喜的事情。颇有意味的是,早在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大型“赵少昂画展”,主人公同样以“身体抱恙”为由未能前往亲临荣耀。而台湾地区曾邀请赵少昂前往发展,他同样拒绝了盛情,而是让他的学生坐享艺术发展的良机。不偏不倚,或许就是赵少昂的文化立场,也显示出他敏感的政治触觉。
      赵少昂一生专注艺术,与世无争,他作品中经常用的一方闲章“此生只愿作闲人”就足以表明其心态。他曾经说过:“因为我写画,所以此生只愿作闲人”。他专注花鸟画,对蝉题材有开拓之功,甚至齐白石也曾托人“请少昂君画蝉寄来”。对此,他曾解释:“蝉是最好的,它只是靠饮露养大,其它东西也不用吃,因为露水是最清洁的,撇开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清洁, 所以我借蝉作比托。回顾80多年来,尤其是经过这么多的战乱,真好像发了场大梦,哪会再希望什么呢?”或许,能让这样的老先生聊以自娱的便是画画了。
      今年是赵少昂诞辰100周年,广州、香港等地都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碌碌画坛中,时人最应推崇的,想必应是“此生只愿作闲人”的心态。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