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周燕弟 艺术室            

       画家吧 » 周燕弟 » 此般修炼 定将臻于完善—我熟悉的国画家周燕弟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此般修炼 定将臻于完善—我熟悉的国画家周燕弟
    flytig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15-08-13 20:38
        我与燕弟兄相识已十余年,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都开始走向成熟,各自在属于自己的领地,开始收获耕耘的果实,更多地回报社会。
        一个人如能在一个平常的领域做得很好,就是一种成功,他的人生便显示出意义来。燕弟兄不同之处在于,他同时在艺术教育管理与艺术创作两个领域均有建树,着实让人钦佩!他虽蛰守海边一个小城,但循着自己的目标,放眼世界,孜孜以求。作为艺术教育的管理者,他一个人带动了一个地区艺术教育的繁荣;作为艺术实践的探索者,燕弟兄对中国人物画的执着,延续着传统经典,抒发了当下情怀,与当代中国画画家一起为中国画前行写下了历史的篇章。
        燕弟兄首先是一位称职的艺术教育管理者,他执掌连云港高等艺术教育十余年,组织领导了本地区高等艺术教育所关联的各项事业,为当地乃至全省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艺术人才,是一位地道的身先士卒的好领导,一位勤劳辛苦的好园丁。记得十年前,我应邀去他们学校讲学,听众对象是全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学生的纪律好得惊人不说,让我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的教师也参加了听讲,如此场面在其它学校我从没见过,说心里话后来也很少出现。晚上陪着用餐,所有教师照例到场,用餐变成了小型研讨。这样的讲座才是激活学术的最好状态,迄今难忘。这一切当归功于燕弟兄的组织与一以贯之的有效管理。
        燕弟兄的中国画创作,路子正,感情真。今天的中国画,在评判上虽然不再是一个标准,但传统中国画的本质属性仍然是中国画未来演进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这个属性,一是“塑形”,二是“笔墨”,三是“意趣”,这些特点也是中国画作为一个学科的基本规范。燕弟兄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可谓科班出身。20世纪中国学院教育最重学生的造型基本功,燕弟这四年的学习,首先解决的就是对“形”的把握。我们看他的人物画造型,可以明显见出他不同一般的扎实“塑形”能力,这是非学院教育难以媲美的。“笔墨”是中国画的媒材,需要充分认识、细心体悟方可着力为之。南京师范大学也是20世纪中国画高等教育的重镇,这里曾云集了像徐悲鸿、傅抱石等一批一流的中国画大师级人物,中国画的文脉一直延续到燕弟兄这一辈学子身上,对笔墨的重视也一直是南师的一个传统。燕弟兄学有所获,加上他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画写意领域不惜努力,他对笔墨的表现能力,已经很好地与其人物造型相得益彰,笔墨既起着塑形作用,同时还呈现出独特的趣味来。
        至于中国画“意趣”的表达,既与创作者自身修养、眼界有关,也与其对生活的认识、思考以及观念的选择有关。燕弟兄喜读书、擅游历,且对生活颇多体验,其对中国画“意趣”的表现尤有独到之处。我们看他的作品,无论是唐人诗意、人物小品,还是主题创作,作品的意趣都是通过理性设定且不露痕迹地呈现在画面之中。这是人物题材不同于写意山水、花鸟的画科规定性。因为人物依赖造型的准确,笔墨既要有自身的轨迹,还要服务于造型的需要,所以“意趣”的呈现既在各种因素协调中,更需要创作者的苦心经营,是通过创作前的细心构思而得以呈现的。在这方面,燕弟兄确实有自己的长处,这也是中国画人物题材的画家训练有素的一种能力。
        燕弟兄的人物画,依据传统的正道,在贴近生活中不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中国画当代演进做着实实在在的探索。燕弟兄此般修炼,定将臻于完善。
    顾平2010年10月28日于上海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山水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视觉艺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研究》杂志执行主编)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