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刘宗汉 艺术室            

       画家吧 » 刘宗汉 » 刘宗汉的山水画:生动的山水之美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刘宗汉的山水画:生动的山水之美
    flytig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1# •   发表于2014-04-06 09:04
      徐恩存
      在当代,艺术家面对着艺术表现的“转型”与“创新”两大课题。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时代的变化使艺术的时空发生了错位,需要的是以新的形式语言去言说“陌生”的世界,并创造全新的艺术文本,以表现世界的多姿多彩和瑰丽丰富。
      山水画家刘宗汉的作品,体现的正是他对这一变化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的实践。
      清秀润泽又不乏坚实厚重,是刘宗汉山水画的突出特点。可以说,刘宗汉是立足于现实世界、观察世界的基础上,从中提取形式美感的。作品表明,画家极富于抒情气质,平凡的场景在他主观把握与艺术处理下,便显现出一种理想的色彩,体现为一种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换和从现实层面向艺术形式层面的转换。无疑,这种表现手法使刘宗汉的山水画闪烁出诗意的色彩、清新的格调、饱满的气息、充实的结构等特点,给人以审美的视觉愉悦感,体现出艺术的魅力。
      显然,刘宗汉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僵化的唯传统论者。他以宽阔的襟怀、前瞻的目光吸纳一切于自己创作有益的东西,用以丰富、充实自己的作品,使之血肉丰满、神完气足、鲜活生动、浑然完整。我们看到,他笔下的山水意象,在经过提炼、凝聚、简约、归纳、概括后,又融入了素描关系和水彩画的空间处理手法,山水形体因此厚重浑然、结构分明、层迭有序,其中不乏写实要素的轮廓处理、黑白灰的整体关系,以及转折变化、色彩运用等,使作品呈现讴歌现实、关注情感,抒写自然之美的特点。
      在刘宗汉笔下,不论作品尺寸大小,都是小笔勾勒皴擦、点染积加而成,且以工写兼具的手法,细致的刻划、塑造并表现山体的复杂构成关系和山石的肌理质感,而且在小笔的点、线复加中使局部的刻划与整体的宏大相统一;特别是几何形体般的山体的并置、排列、迭加与组合而成的峰峦迭嶂、崇山峻岭,在画面中既嶙峋峥嵘,又壮伟浑然,在“尽精微以致广大”的把握中,作品的整体则肃穆森然、气势逼人。
      在多数情况下,刘宗汉的山水画是以静穆中寓运动见长,山势岿然、山体凝重、山川错落,而每每于其中都必置高悬瀑布、湍湍流水,用以营造静中有动、静动互补的审美效果。
      艺术创作,过程固然重要,结果更为重要。从结果的角度看刘宗汉的创作,是漾溢着现实生活的鲜活、生动气息的,是弥漫着山林气息的,是体现雄浑与阳刚之美的,这已经成为他作品引人注目的亮点。显然,它体现了画家对现实、对自然的独特领悟和敏锐观察。而且,他的作品基本围绕着自然主题和现实主题展开,并力求体现当代人眼中的自然,借以抒发当代人的诗意情怀。
      我们注意到,在整体结构的虚实、明暗、黑白、浓淡、动静的关系处理中,除了点、线、墨、色的运用与皴、擦、积、染的表现之外,刘宗汉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创造性的总结了一套“植被皴”技法,丰富并充实了山水创作的语言表现,使作品更为生动、更具张力。
      与一切事物规律一样的是,艺术也是在创新中激活自身。历史证明,正是源于创新所产生的活力,艺术长河才能源远流长,才能魅力永驻。
      在长期的实践中,刘宗汉发现传统笔墨经验的简单归纳,确实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与经验总结,让后人受用不尽,但它不能涵盖大千世界的丰富性,是它面临的挑战。而且,事实表明有许多现象是“非经验”性的,唯有创新才能体现出自然生命的鲜活性与生动性。刘宗汉正是在这里向传统经验挑战,也向自我挑战的。而他呕心沥血、处心积虑的结晶便是他发现并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水墨语言——“植被皴”。作为一种以短线密集并交织的技法形态,它们在貌似杂乱无章的状态中,展示了自然山水的繁茂与郁勃的生动景象;在从属于画面结构、形式、章法以及层次的处理中,“植被皴”以特殊的表现形态和生动性,乃至无序性与抽象性,丰富了山水意象的表现性。而且,植被皴的运用更为直观地表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
      每一个画家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对话,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与自然交流,都应该以自我的融入实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与理想目标。
      刘宗汉数十年来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精神追求与理想目标。
      他以自然为师,以现实生活为灵感源泉,以拥抱自然为己任,勇于摆脱画坛上的陈规陋习,勇于另辟蹊径,终于以自己的勤勉耕耘,收获了硕果。刘宗汉的作品因而漾溢着前所未有的生活激情,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凸显着现代人的自然观与生态观;他的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告别了古典的陈腐与苍白、凄清与冷漠,而代之以新中国画特有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注;特别是在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形式、语言表现方式。
      我一再强调“苦心人,天不负”的观点。可以说,这是一种“苦学派”的精神,在刘宗汉的作品《嘉陵江畔》、《五月》、《恒岳雄千古》、《青山遮不住》、《生命》等,都可以看到他认真、努力、一丝不苟与执著刻苦的治学精神和从艺态度。刘宗汉的治学精神与时下的浮躁气氛形成鲜明对照,由此,足见其精神定力。一个画家有此精神,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呢?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生活的孕育中,海洋不但是他绘画的主题,也是他生命的重要内容,因此,他的山水画创作因为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才能以画笔去展现那种刘宗汉独有的巨大而深奥的宏伟场面。在依旧是“三远法”的构图中,画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浪漫诗意——重叠的山峰峭壁、广阔的大海、威武的战舰等,它们共同组成一幅宏大、磅礴的画面,让人领略到新生活素材与新中国画的迷人魅力。
      刘宗汉的作品,因而体现出源于久远文化精神的文脉,他笔下的山水漾溢着诗意的自然之气;他作品结构宏大,气势浑然,体现为一种蔚为壮观的现代山水画图景,以及大气雄伟风格的成熟;在依然是山高水长的绘画表现中,画家基本以全景的方式,把最动人心魄之处,摄入画面,在删繁就简、主观把握、情感注入、手法处理中,去造就一种恢宏壮观的大境界,一扫山水画传统的“一角”、“半边”与萧疏、荒寒的残山剩水之境。这是刘宗汉作品最为突出的品质,他用作品奏响了时代精神的“强音”,为古老的中国画转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也因此收获了成熟的艺术硕果。
      在外部的审美形态与内部的结构元素的两相结合中,刘宗汉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文本。它们平实、朴素,自然、动人,在传达现代审美气息中营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特定审美形态的传达中,展示了他的胸怀、理想与追求,特别是他原创性的笔墨语言——“植被皴”,使他的作品更具活力、含意无穷。
      生活的活力必定在充满魅力的作品中显现,又作用于作品向更高境界迈进,刘宗汉正是这样一位勇于进取的画家。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