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王佑学 艺术室            

       画家吧 » 王佑学 » 王幼学:用人格精神感动他人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王幼学:用人格精神感动他人
    flytig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1# • 王幼学:用人格精神感动他人  发表于2011-08-28 10:50
      王幼学的画室在北京东直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屋子不大,却显得格外宽敞。画室中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除简单的家具外,就是画案。屋内整齐地堆放着与艺术有关的书籍,墙上用夹子挂着十余幅最新创作的作品,给人简单、清静的感觉。这让记者不由得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喧嚣,一切变得很简单……
      2006年,经过层层选拔,王幼学考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成为当年30名学生之中岁数最大的一位。王幼学说,他选择提前退休,离开淄博来到北京求学,意味着要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从此踏上一条未知、艰难的探寻之路。“之所以选择贾又福工作室,是因为他的山水画深刻博大,虽然色调暗,但黑暗中能透出光明,甚至有空气感,不是盲目的黑,而是有内容有含义的。这种只用墨的五色来表现深层含义的境界,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
      “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之本”
      对于写生,王幼学是极其看重的,甚至将它视为山水画创作之本。“古人长年隐居山中,将自己融入自然,慢慢体会、琢磨,最终创作出大量遗传后世的作品。现代社会,隐居山中确实不太现实,可亲临自然去感受却是创作山水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王幼学最喜欢的创作题材是“太行山”。他曾多次深入大山中采风写生。尽管已过花甲之年,可体力和精神却不减年轻时期。每次写生,王幼学背上画板,带上馒头和咸菜,一走就是几天。有几次在徒步登山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危险。尽管如此,他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每次一进山,我的心情就一下开阔了起来,大自然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受。我时常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一块石头的生命都比人要长得多,生活中何必要强求和较真呢?”
      在北京学习期间,善于写生的王幼学遇到的一个难题却是“水墨写生”。从来都是用铅笔和钢笔写生的他,面对大自然,第一次拿起毛笔直接在宣纸上写生,虽已画了近50年画,竟然一时不知该如何落笔。这是一个需要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初期阶段,他感到很苦恼,只能比年轻人花更多的精力和工夫去练习。渐渐地,王幼学找到了感觉和方向。并且,他发现水墨写生可以解决很多“硬笔写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大帮助。
      “满构图体现山水的苍茫厚重”
      王幼学不惜花大量的精力来临摹名家名作。他认为,无论到何时,都不能抛弃传统的东西。“古人积累了那么多的宝贵经验,应该先吸取,再融入现代的理念,从中寻找自己的风格。”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他表示,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必须学会舍弃。舍弃和改变自己原有的一些东西,融入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禁得住时代考验的东西,从中寻找到自己的路。风格不是刻意养成的,而是水到渠成积累的结果,不要为了形成风格而禁锢自己。
      多年来,王幼学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中,努力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厚重、深刻。他坚持以满构图的形式来体现作品的苍茫厚重,这成为他自己的创作格调。
      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曾对王幼学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作品中的山水意象,多是先对山水写生,感悟自然,心观手摹,删繁就简,待成竹在胸之后,才欣然命笔。故而下笔落墨,自然笔随心运,有形无迹,意到笔不到;笔灵动凝练,墨氤氲漫漶,并将其确定在特定的整体关系之中,这样意象组合中便自然产生了生动的气韵与美感魅力;使作品在不经意的放松与含蓄之中,独见匠心。”
      “以5年为一个阶段,不断总结自己”
      王幼学不仅注重学习绘画技巧,还热爱历史和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国美术馆、图书大厦、博物馆是他常去的地方。“山水画创作到一定程度时,在文化上要有归属,要将精神气韵融入其中。通过读《老子》、《庄子》、《论语》等书籍,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加深了作品的内涵。”
      2010年,王幼学60岁,也是他来京的第四个年头,他在北京举办了《王幼学六十甲子艺术回顾展》。展览得到了业内外很多名家的支持和肯定。对于未来,王幼学有着自己的计划,希望每5年举办一个展览,出一本画册,作为对自己的阶段性总结。他说,希望做一个简单的画家,用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别人。“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不跟别人攀比,只要一直画下去,就一定会有进步。”
      王幼学,又名佑学。1950年生于山东淄博。原蒲松龄故居纪念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首届山水画高研班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王幼学山水画集》、《王幼学山水画艺术》及《王幼学山水画》等。
      认识王幼学是在5年前他刚来北京时。那时的他,深居简出、低调谦虚。得知他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学习的,当时已经心生敬佩。看过他的作品后,确实如他所说,那个阶段是既不愿抛弃之前的东西,又必须接受新东西的阶段。“矛盾”与“痛苦”时常困扰着他。
      5年后再观王幼学的作品,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不习画,却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现在的作品,无论从美感的角度,亦或是张力上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王幼学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已进入花甲之年却还在谦虚求学的画家之一。在访谈过程中,看着面前这位充满激情,永远带着微笑的“学子”,我时常会忘记他的年龄,心生感动与敬佩。
      王幼学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在艺术道路上稳步前行,验证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训导!对他来说,将来还有很多个“5年”等着他去挥洒……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