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旧文新读:翟万益 大篆艺术路上的圆觉者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旧文新读:翟万益 大篆艺术路上的圆觉者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21-05-31 10:56


    旧文新读:翟万益 大篆艺术路上的圆觉者



    □ 杨牧青







    按:本文写于200912月,至20215月已有12个年头了,时间过的很快,岁月不饶人呵,许多的人、许多的事、许多的景,已经是“物是人非”了。但是,有的人、有的事、有的景,还让人能够默默地关注或崇敬着、眷恋着、记忆着。这,因为他们这些“智者”对人生、对生命、对事业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有贡献的。这个意义、价值、贡献不仅是自身的,而是整个行业的、整个社会的,乃至整个民族的!



    在当下甲骨文书法未曾高热之前,人们传统的书法概念当中,商代甲骨文字同商、周青铜器铭文字、春秋战国简牍帛书文字一起被统称为“大篆”。这个“大”字不仅仅是针对小篆的“小”字而言的名相,若从其内核的深处去思考,往昔的文人用“大”字来概以“篆”真是意蕴深刻啊!大者无外,生出极其大的广度,而看不见的那个大就是天,这不是简单的名称名词概念之相,慧者自明。



    圣人行无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可惜吾等凡俗非圣,只能言而有为罢了。前不久我在撰写《建党百年/当代甲骨文书法专题展导读》时专门谈及翟万益先生,意在让甲骨文书法人多处取法,多出成绩。今重发此旧文新读,不作标题变动,对个别词句、标点欠妥者稍作修改,以供好者共享!







    每当站在兰州白塔山顶望着黄河东去的身影,我的脑海就不由自主地映现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书画家的艺术面孔。也曾仰问苍穹,他们为谁而来?也曾叩击大地,他们为谁而生?独自寂然之际,我被一种和蔼的、睿智的声音穿破了思绪,这个声音来自于书法大千世界在大篆路上的一位艺术圆觉者——翟万益,我当以先生尊称之!



    《六祖坛经》云:既从远来,皆共有缘。先生与我,亦是尘世有缘之人。按年龄,先生长我二十一岁,谓之长辈;说情份,先生是我的艺业请益师;论书法,先生是我学习的师友;谈学养,先生是我最敬仰的人之一。








    关陇大地,绵延数千平方公里,自古是文风纯朴,贤者辈出,先生亦不例外。他自幼熏陶甚多,喜书成癖,煤油灯下苦读书,残纸瓦片上练书法。及长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进修古文字和书法研究,并且广涉绘画、音乐、戏剧、建筑及禅宗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正如《老子》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他对中外文化知识的丰富积累和对自身文化素养的严苛要求,为以后的书法艺术发展道路铺垫了坚实基础。



    先生研习书法从楷(真)入手,继而对真、草、隶、篆等书体心摹手追,临池不辍,并且各种书体均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特别篆书的书法艺术更胜有别,凸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先生又嗜好篆刻,难得是他的篆刻艺术同他的书法艺术一样亦是美轮美奂,令人感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先生的篆刻之作可视为是他对书法艺术一种凝结与升华。他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刻出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昭示出了一个追求大完美的人生艺术本根。



    先生不惑之年,由于工作原因跨入省书协这个组织,随之他的视野更为宽广。他并没有去随波逐流,见艺忘本,跟风捧潮,却把主攻方向定在了甲骨文与古陶文、青铜铭文等古文字书法系统的大篆艺术创作上,确立了自己的终极追求。








    佛经云:戒、定、慧同步修行,始能证得无上果,成就大圆满。从此,他若苦行僧般的踏上了一条大篆艺术觉行者途程,在自己的冰室中寒来暑往苦修艺业;在日月穿梭中刀耕笔耘;在星河交替中寻求龟板、陶戳、简帛、诏版、瓦当、碑额、钱币文字、墓志砖铭及至楼兰残纸、敦煌遗书等书法艺术系统的笔法基因、审美取向并不停地辛勤写作。就这样,先生一路行至今日,虽不至风尘仓惶的担笈访玄,但也是呕心沥血的硕果累累让当世之人对他的书学造诣折服、倾慕!



    博学明辨,触类旁通,在规矩中求大智,在大智中显大慧,在大智慧证得大境界,以大境界入世于书艺之道而不惑。先生在书法、篆刻同途并进时又矢志于诗词、散文、艺术评论,读他的文稿如沐春风,阅其义则有醍醐灌顶之感,以至于《殷卜书法的叛逆——周原甲骨书法探微》、《五凉书风》、《大篆的裂蘖》、《冰室印话》等专业性的书法文论,让人更能在受益匪浅中深刻感悟,忧思绵绵。








    不禁要问: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思想还有几人能够揣摩的透彻?我们华夏民族的书法艺术灵魂还有几人能够守望的到头?甲骨文、古陶文、青铜铭文是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的源头,由此衍生出虫鱼鸟篆、竹简丝帛、瓦当墓志、残纸遗书等艺术阵列。然而,它们之间是在互融延续中数千年来才显得异彩纷呈,但是它们却错综映现,使人难以识辨,再加之由于考古年限间断、舛误和不能适时普遍应用等客观因素,致使它们(古文字书法系统)成为当今书法艺术热潮中的一个冷门。



    鉴于此,掌握大篆艺术的书家就相对的少了许多,在其上面取得成就的随之也很少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习它们这些古文字书法系统的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学识来为其支撑命脉。此之际,翟先生以一位智者的自觉意识,溯流寻源,付出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勇气,灯下窗前、案背床头、车旅行憩,在龟板刻书、印模陶戳、铸浇籀形中用学术研究加应用的方式方法将其转化为真正可以适用的书法艺术,且以冷静、严谨的学术姿态给人们呈现出了他的书法作品是一种淳朴高古,是一种浑厚大气,是一种肃穆典雅,是一种儒雅风范。








    譬如,他的甲骨文书法就是一种古朴峭厉、恣意盎然的艺术风格,其用笔打破了固有的笔法程式,变光滑犀利为顿挫、为老辣、为刚劲,采用捻笔加挫笔,在传统中注入了笔墨的时代感,随心随性,肇自然之变化,成物象之妙有,赋予了甲骨文一种全新的艺术意趣和内涵。先生这一艰辛的艺术创举,不仅在当代书坛中独树一帜,成绩著人,而且置放于整个中国书法史去审视、去考察、去比较、去议说,他的大篆艺术也是能够拥有一席之地,且经典后人!



    唐人孙过庭在《书谱》记载一段书圣王羲之的话说: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依此,我今天则说:顷寻近当代大篆之名书,晚清有海派吴昌硕,后至今之前有海上曾龙髯、朱复戡、浙派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长安书坛巨臂刘自椟,当今则有陇原翟先生万益可谓独步书坛,其余有待来日以衡星两也!








    《孟子》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先生首先选择了楹联诗歌的创作,严格运用考证无误的甲骨文,摒弃生编臆造的不良习气,同时向文学意境层面的深入推进,历时十余年编撰了甲骨文联语诗歌500条(首)以及把汉语里囊括的甲骨词汇按韵脚分类集于一典。



    翟先生又铺砖为纸,攥刀为笔,前后花了五年时间,集心血而著《砖刻拾缀》一书,并于1994年秋该书出版后在兰州举办砖刻艺术展活动。展出砖刻拓片、砖刻实物和书法作品一百余件(幅),此展在书坛影响很大,业内外人士多有回首蓦望之姿。接下来,先生又不遗余力的编著《翟万益篆刻集》(1997年)、《翟万益书法集》(2000年)、《万益集契集》(2003年)、《万益印集》(2004年)、《北国放歌诗歌辑》(2006年)等。



    近年来,先生又乐于慈善教育事业,先后向学校、向矿区捐赠现金、书法作品等,并且为了推介新的书法成就,奖掖后学,培育新人,自筹资金,通过《书法导报》、《书法》、《甘肃书法》等媒介为他们操笔立言,如粘花示佛一般的教授学习书法之人。先生为陇上书法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人人有目共睹的一个事实。因此,他也获得了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中国书协颁发的的德艺双馨会员、中国宣传部、中国文联颁奖的德艺双馨文艺家等殊荣以有所慰。








    有一次去文联的先生办公室,请益书艺之际,他曾对我说:人生事业,不全是争斗,想想百年之后,除了虚无,还有什么归你所有……艺术是生命的寄托,生命是艺术的负载。由此可证,这一位圆觉者真实不虚,我亦非虚妄之述也!200912月杨牧青于母亲河畔。






    附:翟万益,195512月生于甘肃平凉(祖籍陕西三原)。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曾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培训中心教授、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甘肃省书协顾问、中国书协顾问。






    上图:200710月留影。中为翟万益先生。左为今已八十多岁我的“忘年交”《大槐树下是咱家》《人生永远是春天》词、曲、歌创作者,甘肃大槐树移民研究会创始人、荣誉会长,甘肃省晋商会创始人(兼秘书长),世界华商大会民族发展委员会荣誉副主席王永康先生。



    翟万益先生作品欣赏(选自网络):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