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宝胡同甲2号: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演进的“历史的现场”https://www.huajia.cc 2017.10.08 07:46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0)
三、艺术家们惺惺相惜 在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的记忆中,他是1948年随父母搬进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我们住的是后院南屋,面积不大,但被分隔成了四小间。最东边是一个有水池子的门道;紧挨着的是父亲只有十平方米左右的画室;再相连的是个小小的客厅;最西边是卧室,也是十来平方米,我们一家人都住在这里。”
1972年,董希文(前排居中者)与家人在大雅宝胡同合影。 李小可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家中挂的每一幅画。“卧室东墙正中挂着一幅白石老人送给父母的《秋荷鸳鸯》;客厅的东墙挂的是林风眠先生加入了大量花青的泼墨;侧面是白石老人的《樱桃图》,盘子是墨绿色的,樱桃则是深紫红的……客厅进门右手边放着一个小小的木头‘冰箱’,这上面常常挂着父亲喜欢的西方艺术大师的复制品,记得有伦勃朗的《戴金盔的人》、戈雅的《穿黑衣的贵妇》、梵·高的《向日葵》、惠斯勒的《坐着的老妇人肖像》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父亲对文化的开放态度和审美爱好。” 黄永玉搬进大院不久,就和李可染一家结为好友,这种友谊包含着艺术家之间的尊重理解与惺惺相惜。黄永玉提到,“我喜欢干通宵的工作。我的画室和可染先生的画室恰好在一个九十度的东北角尖上。一出门抬头左看,即能看到他的活动。半夜里,工作告一段落时,准备回到卧室。走出门外,见他仍然在伏案练字,是真的照着碑帖一字一字地练,往往使我十分感动。星空之下的这间小屋啊!” 黄永玉对李可染使用的“案”印象深刻,那是日伪时期留下来的一张陈旧之极的写字台,上面铺着一张那个时代中年人都熟悉的灰色国民党军棉毛毯。“很少人会知道,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洞,是可染先生每天工作的毛笔和墨汁颜料‘力透纸背’磨穿的洞。” 四、齐白石是大院的“大家长” 齐白石并没有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居住过,可是在住户们的心目中,他却是这个院子的“大家长”。李小可道出了齐白石和这个院子的渊源。 李小可在《文化家园》一文中提到,父亲李可染选择来北京,是因为与徐悲鸿先生的缘分,同时也是想拜白石老人和黄宾虹先生为师。“父亲清楚地知道,二位老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继承者与开拓者。父亲到北京后,很快经徐悲鸿先生介绍,带着自己的作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见齐白石先生。” 李可染当时紧张地说了自己的来意,白石老人依旧坐在椅子上没有什么表情,于是父亲一张张打开自己的作品,当看到第三四张时,白石老人忽然站起身来问:“你出过画册吗?”李可染说:“没有。”老人从腰间掏出一串钥匙,转身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张纸,说:“要用这个出,这种纸可以传世。”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在大雅宝居室内(照片由孙美兰提供)。 从此,白石老人与李可染结下了超越父子的情感与信任。“在后来的十年中,父亲为白石老人抻纸、研墨,每月为老人领取工资,帮助老人处理琐事、接待来宾……白石老人对父亲更是关爱有加。”一次李可染去看望白石老人,要离去时,白石老人说:“我有东西要送给你,你要到家后再打开。”便给了他一个小纸包,李可染打开发现是白石老人刻的一方“李”字印章,奇怪的是“李”字的右下角多了个圆圈,父亲不解,又到白石老人处请教,老人说:“这是你身边的一颗珍珠呀!”——因为李可染的妻子名“佩珠”。 在李小可的印象中,白石老人常常急切地给父亲打电话:“我又画了几张好画,你快来挑,不然就要被别人拿去了。”外面许多传言说老人特别吝啬,其实完全不然。“老人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有很多,我想他们是因为认同彼此的艺术追求而相知相惜。” 黄永玉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李可染带他去的,初见面的一件趣事令他忍俊不禁。“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风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 大雅宝的孩子都叫白石老人“齐爷爷”,每次老人的到来都让大家特别高兴,全体出动来迎接,并呼喊着陪老人家进出。李小可还记得,“我两岁时白石老人还为我画了一条大鲶鱼,上题‘二岁小宝’。” 1957年李可染要到民主德国写生四个月,他怀着不舍与惦念的心情向白石老人道别,临走时,白石老人说:“可染,别走!我有东西要给你。”随后交给李可染一盒如黄金般珍贵的西洋红印泥,说:“可染你拿去吧,有天老师不在了,盖图章时你会想起老师来。”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诀别。三个月后李可染回国时,白石老人已永远离去。 白石老人成为大雅宝的“大家长”,是因为院中多位大师,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等都是老人的弟子;黄永玉、张仃、王朝闻、李瑞年等先生们在艺术上自由探索,但也都非常喜爱齐白石老人。黄永玉还创作了齐白石木刻像,成为表现老人的绝唱,白石老人在这幅作品上的精彩题字与作品珠联璧合,精彩绝伦。
黄永玉(左一)与万曼(右一,保加利亚人)两家人在葡萄藤下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