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站务公告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171
    等级:游客

    今日 0 贴 | 昨日 0 帖
    76607 篇帖子 | 其中 62634 篇主题 | 29629 位会员
    站务公告
      主题:有辨识才能收藏
      bniki (其他)
    画工
     
    帖子:491
    精华:0
    积分:153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5-08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画友离线
      • 发表于2014-05-14 15:50       1#


    对现代人来说,欲启怀古之幽思,除了诵读典籍辞章外,最直接的方式是把玩一件辗转流传千百年、不知被多少人摩挲过的古董。因为古玩艺术品本身就承载着历史,也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文化。一只工艺精湛的唐三彩马能让我们领略一个朝代曾经的盛世气象,一块温润光洁的古玉佩能让我们理解“守身如玉”的真谛。

      在今天,古玩艺术品收藏已经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成为一种全民时尚,这已是不争之实。华龄出版社推出的“古玩艺术品辨识与收藏丛书”在前言中写下“古玩市场的兴起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这句话,也诠释了这套丛书策划设计的初衷。
      应当指出,丛书所谓的“顺应时代发展”,除了艺术情趣和文化意义之外,也包含着对这样一个事实的认同:近年来古玩收藏日渐火热,显然又不可避免地与“利”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种经济模式。一方面,一件古玩的价格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倍增涨,为物主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净赚不赔的生意,你今天可以“捡漏”暴富,明天就可能因“走眼”而倾家荡产。当古玩收藏在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下,由一种“单纯”的爱好变成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经营方式时,相应地就产生了投资风险,而且同其他投资一样,利润越高,风险越大。
      因此,诚如丛书所言,“文物古玩的收藏、传承与交易,最重要的基础是辨识”。有“辨识”才可能有“收藏”。准确的眼光等于金钱,这是收藏圈的铁律。对寻常百姓来说,古玩投资并不像房地产那样存在高不可及的准入门槛,但要交的学费并不少。随便把一个破罐子抱回家就能发财,这是神话。所谓的“无知者无畏”,每个投资者都知其大谬不然。这套丛书的作者们显然很清楚那些投资者,尤其是初入门投资者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
      像丛书中由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刘兰华主审的《陶瓷器辨识与收藏》一书,专辟一章讲述了瓷器的作伪及其辨别方式,帮助读者从瓷器的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玉器的辨识与收藏》(故宫博物院专家张广文主审)也有一章专门讲授玉器的鉴别。从所谓实用的角度来看,读者们很可能会特别青睐于类似这样的章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余如“陶瓷的渊源”、“宋代五大名窑”、“古代玉系及各时期玉器的特征”这些章节只是一种虚设,只是为了提高全书的“文化品位”。事实上,书中没有一种知识是“无用”的,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识破一块伪造“鸡骨白”的仿古玉,但如果缺乏起码的历史文化常识,我们将肯定无法辨别一件款识为“隆庆年制”的瓷器的真伪(隆庆一朝瓷器款识有“年制”而无“年造”,若落“年造”款则必为赝品)。
      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好书,是辨识与收藏古玩的捷径。收藏多年,“古玩艺术品辨识与收藏丛书”是笔者见到的最有参考价值的藏书之一。
      小知识:瓷器收藏小辞典
      生瓷———也称反瓷。指不施任何釉即入高温炉窑中,烧制而成的无釉瓷器。

      最早的生瓷是在万历前后的景德镇窑,到了清光绪时期更为普遍更为精细。其特点是:器身均有浮雕图案,器物多见于文房用具。

      煨瓷———多见于清康熙年间,属景德镇生产的一种瓷器。其特点是:一是釉面可见鲜明的开片和纹线,二是胎骨毕为瓷浆胎,三是釉色中微泛淡红色或淡黄色。

      器型以瓶罐和文房用具为多,常见的有青花煨瓷和单色釉煨瓷。

      象生瓷———也叫仿生瓷,属陈设观赏瓷一类,器物多见于瓜果和小动物。

    拍卖古董拍卖古玩拍卖拍卖公司广州拍卖公司瓷器拍卖玉器拍卖

    转载请注明:荣盛国际艺术:http://www.rs-pm.com


    IP:已记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