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站务公告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85
    等级:游客

    今日 0 贴 | 昨日 0 帖
    76607 篇帖子 | 其中 62634 篇主题 | 29628 位会员
    站务公告
      主题:乱象丛生的文物收藏剑指何方
      bniki (其他)
    画工
     
    帖子:491
    精华:0
    积分:153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5-08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画友离线
      • 发表于2014-05-30 11:41       1#

      穿梭“冀宝斋博物馆”,记者注意到宣传语中这样写道:“‘冀宝斋’的古陶瓷收藏可以说上至远古,下至元明清,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品种之多,器型之精,画风之美,用料之考究,在这里多是首次发现,极为罕见。”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冀宝斋的绝大多数藏品,市面上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人要,要几车都能说送来就送来”。
      在冀宝斋的总顾问魏英俊看来,他们淘到的藏品,即使一些虽跟历史信息相悖,也要收藏,怕错此良机。“在探讨研究中,出现不同看法、不同声音的争论很正常,不论真假对错,都是对中华民族古老瓷器文化的保护弘扬。没必要对展品的真假吹毛求疵。”
      可见,传统收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那个时代,文物、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买家,大部分是收藏家。他们有能力鉴别真伪,他们最在乎的也是真伪。
      如今,已俨然走进“全民收藏”的时代,各类假古董随处可见,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国内经济大气候造成的,“文物”收藏已成为了期望值很高的投资领域。
      专家表示,很多买家在对古玩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出手,浮躁的买家让这个市场越来越浮躁。浮躁之风后面紧跟的就是文物造假的龙卷风。现在的古玩收藏市场,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底蕴与收藏爱好,而是沦为赚钱的工具。
      盛世收藏,老百姓有钱投资文化自然是好事,但是这里面水实在太深,又有多少人能知晓背后涌动的暗流呢?而支撑这个市场的正是已高度成熟的制假、造势、拍假、假鉴、护假的完整链条。在热钱汹涌、全民痴狂的背景下,“流通”是第一位,“真假”永远排在最后。
      所以,出现了去年网上盛传的一张“中国文物造假地图”。而赝品出炉后,在造势环节,“故事”、名家鉴定、图册宣传必不可少。“故事”被圈内称作噱头,杜撰一个离奇的故事给赝品,增加它作为“文物”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容量,从而提高身价。
      业内人士指出,按理,在销售环节,鉴定专家是判定真伪的“法官”;在维权环节,鉴定专家的意见是买家挽回损失必不可少的证据。但近年数个丑闻下来,这个队伍、包括最顶级的泰山北斗,几近全军覆没。而《拍卖法》的“免责条款”更使拍卖公司知假拍假。
      面对着日益庞大的假文物产业链条,我们该如何应对?首要就是完善专家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假文物流通的各个环节上进行规范,再加上执法队伍严格执法,最终才能让文物仿制市场规范,让假文物越来越少。
    文物需要保护,艺术需要传承。文物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艺术的传承与历史的回顾。只有看待好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收藏文物,才能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人。
    拍卖古董拍卖古玩拍卖拍卖公司广州拍卖公司瓷器拍卖玉器拍卖

    转载请注明:荣盛国际艺术:http://www.rs-pm.com



    IP:已记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