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艺术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边凯、冰逸、蔡广斌、杜觉民、杭春晖、侯拙吾、黄敏、姬子、贾又福、姜吉安、金泽友那(日)、李广明、李惠昌、刘庆和、吕云所、马军、秋麦(美)、丘挺、申暎浩(韩)、瓦伦西亚(西)、王川、王满晟、王晓辉、杨诘苍、伊瑞(捷克)、张洪、张培林、张羽、周韶华、朱岚。
10月20日,由武汉美术馆主办的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单元展“合:融汇与变通”在武汉美术馆展出。
单元展“合:融汇与变通”由七部分组成:大开大合、人物风骨、北宗再造、空间-物质、国际化、古法新意,以及20世纪以来水墨批评谱系考。
其中,以冰逸、王川、杨诘苍、朱岚为代表的“大开大合”部分,作品从绘画讲求的势出发,不仅表现和发挥了笔墨的自由,更饱含了精神的张力。“北宗再造”部分则以贾又福、姬子、吕云所、张培林的作品呈现北宗再造重气势,强化动感,研究山川世界的重构,以彰显天地永恒与万物不朽,体现出再造中国绘画精神的雄心,也使北宗被重新赋予时代意义的精髓。“国际化”部分以金泽友那(日)、秋麦(美)、申暎浩(韩)、瓦伦西亚(西)、伊瑞(捷克)的作品体现出水墨的当代国际化,也显示了水墨可以成为国际通用的艺术媒介和创作方式,如它的笔法变化和墨色层次都一再在当代国际艺术家的创作中看到,例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波洛克、马瑟韦尔、法国的苏朗日、西班牙的塔皮埃斯等,都或多或少地学习过或受过中国水墨绘画的自由笔法的影响。今天,水墨艺术的国际化再次显示水墨文化的新的潜力和未来。
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总策展人、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介绍了此次单元展,他说,“合:融汇与变通”是此届武汉水墨双年展中继“启:中国绘画的思想与笔墨”、“承:以书入画的承上启下(苦铁金石、亘贯书画——吴昌硕作品展)”、“转:笔墨与都市”之后的第四个单元展,我们要把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传播出去,通过举办展览和梳理文献,逐步向外面的世界辐射。此次武汉水墨双年展的另一位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也作为“合”这个单元展的策展人,他认为,“合”的当代文化姿态是宏阔与昂扬的,它对水墨的要求和把握以其历史脉系为核心,以作为艺术家的抱负来回应和接受时代的挑战。此次单元就是一场以融汇之势应和世界、顺应发展的一场大型水墨展。
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以“墨攻”为题,旨在揭示“水墨”作为中国这种悠久历史的绘画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0月21日,在武汉美术馆还举办了一场以“中国水墨画的脉系及思想之变”为主题的的国际水墨学术论坛,由沈揆一担任学术主持。上午的论题是“历史与身份”,下午的论题是“媒介与边界”。与会者借由展览共同参与、探索了关于水墨的诸多问题以及当代的转换之路。展览将至11月10日。
策展人语
文/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合”是一种思想,反映着思考问题的立场和胸襟;它有取舍,有抑扬,有轻重,有时序,有前景,但它不是迎合和趋媚,它立意发掘作为精神物证的水墨意义,它视虚弱乏力的、失去精神显现的水墨为不幸。“合”对于今天的时代、面对今天的艺术万象,它着力于深耕厚作,它体现为吸纳汇流,它展示了静水深流的力量。
在“合”的内蕴维度上,它收放自如,不排斥任何一种有生命价值的水墨艺术,它把水墨艺术家的生命体验视为今天彰显水墨价值的基石之一。即便悠悠的古意之作,也是浸透了今天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之在的那份执着、那份情怀。“合”含有对内在情怀、人性的肯定,它不以流行为臧否,它以积极信念、通达完满来揭示水墨的内在魂魄之情愫。
“合”有涵养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宏阔胸襟,以气度来彰显人的意义。合之“合”乃是于惊变中守恒的姿态,于冲击中坚守信念之举。我们知道全球化是无法阻挡的世界趋势,但文化的异质性及多样性与物种的异质性及多样性类同,不可以削弱、泯灭,不可以不加以呵护。虽然当代艺术的趋同性越来越普遍,但水墨的特质和自身的属性恰恰正是要反思和重新认知的,它有来源,但也并非不变;它有独特,但也并非不吸收其他素养。所以,“合”又是合围、合拢、融合、综合诸多其他异质文化,以化成自身的积极生长。
“合”的当代文化姿态,是宏阔与昂扬的,它对水墨的要求和把握以其历史脉系为核心,以作为艺术家的抱负来回应和接受时代的挑战。最终,在艺术史的书写上,它是水墨的,它证明的是水墨的耐力和魅力,它的生与死不在于时间的年轮,而是一代又一代为之努力并以其安身立命的人的所作所为。任何言语的论证都无以自证水墨是否兴盛或衰竭,而实践者须以全部的身心来践行水墨的所有可能性及神秘性。应该说,在今天的文化语境里,所有的艺术都在提出可能性问题,都在应对时代挑战,不惟水墨独有。故此,“合”是新时代的趋向,合一切文化艺术智慧来践行我们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以此,中国应合世界大势,而艺术以及水墨必合历史求发展求融汇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