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画展信息 > 《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

    • 《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
    画展时间: 2010.12.29~2011.04.03
    美  术  馆: 湖北美术馆 
    展品数量: 400 件
    主办单位: 湖北美术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协办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研室、武汉画院、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联系方式: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协办单位:顾问委员会(以年龄先后为序):陈作丁、汤  麟、鲁慕迅、张善平、魏杨、周韶华、邵声朗、刘纲纪、贺飞白、陈立言  
    组织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李乃蔚、李 峰、孙恩道、刘春冰、沈 伟、陈孟昕、陈运权、周石峰、罗 彬、徐勇民、彭太武、董继宁、谢晓虹、樊 枫、魏金修
    学术主持:沈伟
    策展团队:李峰、罗彬、李乃蔚、周石峰、谢晓虹
    展览总监:傅中望
    展览委员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小红、刘力英、李和清、肖传斌、张跃平、罗良华、朗雪波、傅中望、冀少峰
    执行策划:朗雪波、夏梓、胡莺
    平面设计:黄利
    布展设计:李斌、彭翔风
    展    务:张骞、李煜婷
    公共教育:符坚
    项目推广:夏梓、符坚、徐晶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29日——2011年4月3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10号展厅
     
                                                     前  言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拉开了序幕,
    百余位中国画艺术家聚集湖北美术馆,畅谈陈年艺事,遥许新年愿景,展示笔墨春华,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献上一份岁月的厚礼。
         中国画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正是这悠久的历史积淀,凝练了深厚的中国人文精神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形式语言和审美风尚。中国画在发展与变革中接受洗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几代中国画艺术家做出了艰苦卓越的艺术探索,在传承、融合、交流、创新中异彩纷呈。
         湖北作为中国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区域,可谓名家辈出,成就卓著。前辈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为湖北画坛带来桃李芬芳;继承与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一批对中国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代表性艺术家;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不断激励活跃在当今画坛的优秀艺术家,并使他们成为湖北中国画界的中坚力量;一批年轻艺术家更为湖北中国画坛增添了新的活力……
    湖北美术馆自《回顾与展望》系列展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界艺术家的热情支持。此次《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是迄今为止该项目中参与艺术家最多、展出作品数量最大的一次展览,从总体上反映了二十世纪以来,湖北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总体面貌,他们以不同的题材选择,在形式、风格、技巧上都反映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些作品留下了湖北中国画艺术家探索发展的艺术印迹。相信展览的举办必将有利推进湖北地域美术的研究与梳理工作。
        ——感谢为湖北中国画发展付出努力的艺术家们。
        ——感谢参展艺术家和为筹备此次展览付出辛劳的同仁们。

                                                                  湖北美术馆 馆长 傅中望
                                                                                2010.12

                                                    通衢之势(代序)
        在中国的现当代美术史册中,湖北的美术是令人瞩目的一章,因为它富于历史性地印证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风云际会,而其中,中国画艺术一脉贯穿,以通衢之地的优势纵横吸纳,并通过自觉的建构而形成了新的面貌。
    追溯其沉淀而论,缘由大略有四:
        其一,民国时期的“大武汉”,因商埠的繁华而荟萃人文,近代革命传统与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为本地区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思想与内容上的活力。因此,在占据了地理、资讯优势的武汉地区(汉口、武昌),艺术文化新旧交替,画展频繁、交流众多,并先后涌现出了十多个不同形式的“书画社”、“书画会”、“艺术研究会”等美术社团,形成了社会性的风气。
        其二,武昌艺专在二十年代的成立,使武汉地区的美术教育位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学科化的现代教育,改变了传统师徒相传的承袭模式,为现代形态的中国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来自于不同教育背景的中国画专业教授,也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艺术风格,并在武汉形成熔铸、汇合之势。而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在此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武汉地区的艺术院校几经改迁、合并,但也正因为如此,美术教育在波澜中壮大,武汉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三,新中国以来,湖北武汉的美术创作经各级美协的组织而全面地展开,在各个时期里,都在主旋律创作方面显示出了斐然的成就,并使湖北获得了“美术大省”的称号。而同时,楚文化的发掘与认知,作为本地区的地域性文明基因,深刻地融于新时代的主题和内容,成为众多艺术家自觉追求的文化意识和艺术精神,尤其在中国画的创作领域中,形成了迥异于其它地区的趣味性和形式感。
        其四,思想的活跃,始终是湖北武汉的人文精神特质,而在艺术的领域中,尤其表现为对新文艺思潮的敏感和呼应,因此,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初,湖北中国画再一次居于整个中国画坛探索创新的风气之先。在这一阶段里,“求新”是一个共同的宗旨,不同组合的绘画群体成立,同时,重要的“新作展”、重要的研讨会、重要的美术刊物相继在武汉登场,不仅吸引了整个中国美术界的目光,更推进了“新潮美术”的自我完善。进而,新艺术洗礼之后的沉淀,作为新的艺术传统和精神资源,在青年一代的当代艺术中传承。
        总之,就湖北的中国画艺术而言,“回顾与展望”,既是对于地域性文脉的梳理,也是对于未来趋势的探求与把握。然而,因数代艺术家的努力而成规模的湖北中国画,名家辈出、面貌多样,在二十世纪的纵横时空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印迹,正缘于此,当下的回顾与展望,强调的是地域美术研究的线索意识,并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本地所特有的三楚之风、通衢之势。
       发布人:flytiger CLICK:3699 

    (0人参与)



    更多... = 同城画展信息 =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