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画展信息 > 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

    • 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
    画展时间: 2017.04.15~2017.04.25
    美  术  馆: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品数量: 160 件
    主办单位: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联系方式: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画家:
    吕云所
        为纪念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太行画派的开创者、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吕云所逝世三周年,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 4月15日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幕。开幕式后,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担任学术主持举行了学术研讨会,20余位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界知名学者、艺术家就吕云所的艺术人生展开学术研讨。
        生于太行、长于太行的吕云所,更以“太行”为众人所熟知,一生都与“太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名符其实的“太行之子”。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所说:“吕云所生于太行,长于太行,终其一生以太行为创作主题,继承北宋以来北宗山水的传统,以传统积墨的语言塑太行之魂魄,将个人情怀融合于太行之形貌,太行山在吕云所笔下已非‘自然的太行’,而是他‘心中的太行’,吕先生的这种‘太行浩气’是一种国家精神及民族精神之所在。”
        从画稿看自我修炼
        吕云所1940年出生于河北省涉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读书期间师从于秦仲文、刘君里、孙其峰等先生,也是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之一。吕云所在75年的人生历程中,以太行山为寄托,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态度,创作了大量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激越、悲壮、完整、丰富的人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眼中,吕云所是一个非常坦诚、透明的人,有什么说什么,赞扬的人很多,批评的人也很多。而且非常善于思考,勇于钻研,不懂的愿意问,而且追根到底。在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杨德树的评价中,吕云所是一位执着在艺术里的虔诚的艺术家,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画当代性的研究,形成了他空灵、松散、直率的山水画面貌。
        “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与作品展”就精选了吕云所各个时期创作的160余幅代表作品,并整理筛选了重要的4个阶段的代表作品的草图、速写、素描、写生、习作、连环画、插图、课徒画稿、教学笔记、日记、信件、照片、印章、及早、中、晚期文章和国内外出版物等800余件,内容厚重、丰富、详实,全面解读展示吕云所在学术、文献、教学、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第一部分展出了吕云所的早期创作,包括在上世纪60年代产生重要影响的《漳河畔》组画,曾获全国美展优秀奖、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老来红》及早期的人物写生作品。第二部分是吕云所的画稿文献系列,全面展示了吕云所一生的创作心路与历程。第三部分是黑色积墨太行系列,展出了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吕云所创作的《黑色积墨太行系列》及草图画稿。这批作品追求深沉、厚重、博大、悲壮的精神,是他内省式心路历程的折射,也是他对中华文化与民族品格的一种精神体认,充满了中国山水画的现代精神。第四部分是《太行风情系列》《律动系列》及画稿。第五部分是《写意太行系列》,这是吕云所晚年回归以笔墨为主体的独立审美之作。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王伟毅介绍,在策划、准备展览的过程中,整理了2000余张吕云所的草图、手稿。“吕先生在创作一件大幅作品时,会有超过10张以上的小稿,反复推敲,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晚年。是否可以认为这种持续的绘制‘画稿’也是吕先生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自我‘修炼’呢?”
        尚辉也特别注意到吕云所作品的水墨或素描创作草图,“我们在吕云所先生的太行山水作品里看到的不仅仅是太行山,而是他对太行山的山石造型结构的总体提炼,在提炼的基础上进行符号化、纪念碑式、象征性的一些探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视觉意义上的太行山,进行了笔墨、现代性的一些探索,我相信这些草图有助于我们对他的作品有更完整的认识”。
        德艺双馨的老教授
        吕云所的太行山主题创作,从写生出发,吸收北宋山水画传统,在追求艺术创作精神性的同时,着重性情表达,回归太行的形体与精神,充满了“壮美”的诗意。看过展览后,众多专家学者感叹颇多。如海军政治部艺术创作室主任邹立颖对吕云所作品的最大感悟是体现在抽象的笔墨、抽象的造型中的现代气息。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秀的印象是山水作品所反映的大气和这种人物画的创作表现出的那种朴素的情感。天津美术学院理论系主任郭雅希将黑色积墨太行系列作品的特点概括为怪、险、沧、厚。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部主任姬俊尧和吕云所是上下届同学,亲眼见证了黑色太行的制作时期,他表示,随着时代的推进,吕云所的这种艺术风格会有更大的影响。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容铁评价道,艺术家最重要是精神的体现,在吕云所的太行系列里面见到了他的精神,“在古人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人文精神,找到自己的笔墨语言,并把自己的精神融入到整个时代的脉络中,与时代产生共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顾森说:“真正打动我的,是吕云所的用心。比如他点景群山中的一头牛,那牛在画面上很孤独,但我觉得那就是吕云所,他在那儿体会他的太行。他把自己的心意放进去,把他的魂画进去了。”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木介绍,从山水画的发展来看,近些年偏向于笔墨表现是个主导性的趋向,但山水画本身给人的情感体验和这种体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向表现得不是太理想,而吕云所在恢复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这是应该倡导的。
        吕云所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美术教育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是吕云所的老邻居,他回忆说,吕云所上每节课都认真地备课,床底下、窗台上摆满了一本本的备课日记,而且讲课时是讲的法通理明,倾囊相授。吕云所之子吕大江介绍,他的父亲在教学中有时严厉得不加遮掩、不留情面,但是如果接触长了,就会发现作为老师的苦心教诲。吕云所的学生孙飞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吕先生的教诲:艺术家最终的艺术作品必将既是造化的,又是古人的,也是自我的。“吕先生对学生除了专业语言上的影响,更多的是文化上、人格上的影响。” 孙飞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杨惠东表示,吕云所这一代画家,对于传统、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处理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们在美术史上的定位。正如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何延喆所说,有相当一部分当代画家把视野投向太行山,但在这个领域中真正成功的画家并不多,吕云所在表现太行里跟其他画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也许就如美术评论家杨维民所认为的,吕云所是一个纯粹的人,他从太行山走出来学习艺术,又回到大山去体味、去创作,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太行山融合在一起的。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舒士俊归纳道,吕云所最后放弃人物画,魂牵太行这是必然的归宿,而这种归宿是使命感在驱使他。
       发布人:flytiger CLICK:65491 

    (0人参与)



    更多... = 同城画展信息 =

    = 相关画家画展信息 =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