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抗战美术文献展 |
|
画展时间: |
2015.08.14~2015.09.06 |
美 术 馆: |
湖北美术馆 1、2号展厅 |
展品数量: |
100 件 |
主办单位: |
湖北美术馆 |
联系方式: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
研讨会时间:2015年8月14日(周五)上午10:00 研讨会地点:湖北美术馆四楼艺术交流中心 序 在抗日战争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抗战美术,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一个较为特殊且值得关注的现象。民族与国家的生存危机,唤起了全民抗战,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首要任务,大众化成为抗战美术的重要命题,宣传、教育、动员与鼓舞民众,则成为抗战美术的主要功能。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上海、南京的相继陷落,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这期间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并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美术的中心,轰轰烈烈的武汉抗战美术运动由此而产生。湖北美术馆一直致力于20世纪湖北美术的研究,武汉抗战美术是其中的一个研究专题,对湖北抗战美术的梳理,即是以武汉为中心而展开。抗战美术团体相继在汉成立,抗战美术宣传活动声势浩大,抗战美术展览不断涌现,抗战报刊纷纷创刊发行,以抗战为题材的画作层出不穷……这些构成了湖北抗战美术的真实图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战争场景、敌寇暴行、救亡图存、民生万象等的直接记录或间接反映,也能够阅读到大众化表述形式与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中,所蕴含的团结一致、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及充满激昂悲壮情怀和崇高审美理想的艺术精神。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图像亦是历史的遗留。本次展览,以文献的方式呈现1937年至1938年湖北抗战美术的脉络与面貌,辑录与之相关的抗战画作图片及文献图片近500幅,旨在图与史的印证、释读中,研究地域美术、积淀历史。 湖北抗战美术的时间跨度并不长,但它是近现代湖北美术史链条上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一环。当我们试图以美术的视角,去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不仅仅是为了相对客观地记录和展示,更希望通过此,深入地去认识抗战美术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激发艺术家的民族责任感,同时思考和建构其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启示。 谨以此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湖北美术馆馆长 傅中望 2015年8月 前 言 本次展览展出的多数是自1937年7月抗战爆发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这一时期的抗战画作文献资料。1938年,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等全国性的美术组织相继在武汉诞生,在汉的大批美术工作者积极投入到抗战宣传活动中,“城市的墙壁上布满了绘画,绘制了中国军队为之战斗的自由与独立的象征。”武汉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抗战美术的中心。 湖北抗战画作涵盖了当时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中,持续不断的美术展览中,以及刊登在鄂版抗战报刊上的美术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鄂举办的抗战美术展览30多场,能搜集到名称的作品约1600幅。 鄂版美术专刊有《抗战漫画》、《抗战画刊》、《战斗画报》、《战地画刊》。当时在鄂出版的许多综合性报刊也以相当篇幅发表抗战漫画木刻,主要有《七月》、《中国的空军》、《时事月报》、《时事类编特刊》、《文艺月刊•战时特刊》、《半月文摘》、《新华日报》、《武汉日报》等。 在全民动员的高潮和抗战必胜的信念中,抗战美术担负起宣传、教育、发动大众的职能。许多艺术家深入前线、农村和民族地区进行战地或旅行写生,记录战时中国的民生状况和前方将士的军旅生活。“张扬集体意志,强调艺术的感化功能,追求力的表现和硬朗风格以及强烈动态感的美学趣味”成为战时美学的特征。 七十多年前的抗战美术离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但它的如火如荼依然灼热着我们,那是一段不能忘怀的鲜活的民族记忆。它的存在和意义,已经有很多诠释和评价,多数是正面的肯定的。也不乏从美术史评判的角度指出,我们以往从抗战美术中看到的是太多的“革命意义”,仅将其当做宣传工具和武器。然而,艺术始终应该是灵魂的产物,热血的呼喊虽不乏幼稚粗糙但始终融入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激情,它的光彩不应被遮蔽,它的艺术价值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张吟午 2015年7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