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与建构――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 |
|
画展时间: |
2013.11.08~2013.12.08 |
美 术 馆: |
湖北美术馆 |
展品数量: |
70 件 |
主办单位: |
湖北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
展览时间:2013年11月8日-12月8日 开幕时间:2013年11月8日上午10:30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 展览主办:湖北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杂志社 展览委员会: 孙伟、范伟民、朱尚熹、霍波洋、焦兴涛、林国耀、刘艺杰、翁剑青、于小平、宋伟光、傅中望、冀少峰、Billy Lee 艺术总监:孙伟、傅中望 策展人:范伟民、冀少峰 学术主持:翁剑青 执行策划:朱志宏、王梦佳 平面设计:汪鋆 展示及展务:蔡峰、彭祥风 公共教育:王小红、刘海梦 专业媒体宣传:张月泓 公共媒体宣传:符坚 前 言 抽象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是人天然便具有的一种思维能力。抽象艺术被西方艺术史明确定位下来,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得到集中的大发展,乃是社会形态进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抽象艺术实际上还处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今天中国社会的整体大背景之下,抽象作为专门的领域被关注、探索和实践,是有价值的。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之前的批判性、干预社会的现实主义艺术已经发展得很强烈,抽象艺术的存在丰富了文化形式、艺术语言和人文价值,是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性张扬的需求。 抽象是对应具象而言的概念,是对事物普遍性的认知,在艺术上体现为对形式语言的纯化。从具象不断向抽象演变的过程便是对具象的解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新的具象形态又以超出我们固有视觉经验之外的形式被建构起来。事实上,历史一直以解构和建构的方式演进,通过不断地对固有中心的消解而产生新的结构,形成螺旋式的递进演化。“解构与建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具备的特性,是每一次创造的内在需求,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进化过程。故而,抽象不是目的。抽象在“解构和建构”中完成,也在“解构与建构”中被颠覆,获得创造的力量。这便是本次展览主旨所在。 本次展览由湖北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杂志社共同主办,汇集了50余位艺术家的70余件抽象作品。参展艺术家涵盖了国内抽象雕塑创作的中坚力量和后起之秀。这些作品大体能反映出国内抽象雕塑创作的基本面貌和水准。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雕塑领域的专业创作的一次梳理,也希冀为公众奉献一道审美的佳肴、一份抽象世界的精彩。 祝展览圆满成功! 湖北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雕塑》杂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