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画展信息 > 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

    • 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
    画展时间: 2012.03.16~2012.04.15
    美  术  馆: 湖北美术馆 
    展品数量: 80 件
    主办单位: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承办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术馆
    联系方式: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画家:
    武石
                                                        前  言
      武石是个低调的人,正因为他低调,用他的书画来说话恰好非常合适。这些书画作品,毫无疑问,能确立他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杰出作用。
      武石是一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国画家、木刻家、书法家和美术教育家,同时,他又是一位革命战士,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新四军的老同志。
      武石美术作品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是反映中国先进思想和实践的镜子,原因是他本人是左翼队伍中的一员,直接参与了革命实践,身在工农兵之中,始终和人民共命运同呼吸,拿出的作品饱含第一线斗争的鲜活生动内容,感人至深,这样的作品非常难能可贵,不仅年限早,持续长,而且质量高,不可多得,是先进的文艺宝库中的珍品。
      武石美术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品种多样,涉猎内容广泛,涵盖面宽广,既有反映武装革命斗争的,又有反映和平建设的,既有反映土地改革的,又有反映新兴工业生产的,既有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又有反映大自然动植物生态的。这种特点的形成是缘于他的上述第一个特点而来的,就是因为他一直紧紧地和时代的步伐相一致,大到香港回归,小到战地黄花,都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造就了他这位不知疲惫的探索者,多产多收,而且被世界所认知,享有国际声誉。
      武石美术作品的第三个特点是粗犷大气,气势磅礴,一点也不媚俗,也不矫揉造作,在艺术上宗师齐白石,以大写意手笔传承中国画写意变形的灵魂,同时又吸取西洋版画的精致和写真,以及珂罗惠支式的黑白反差挥洒,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留下了震撼的力量。
      这样的作品是可以存世的。他的亲属遵从他的遗志,将它们捐献给了国家。
      在武石先生一百岁诞辰之际,举办这个画展,将他的画作公之于众,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佩可亲的画家——武石——的名字吧!
                                                                              中央文史馆馆员  舒 乙
                                                                                      二〇一二年三月

                                        赤诚其心  星斗其艺
                                            ——纪念武石百年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朱元石
      武石(1912—1998),是一位老革命家,老艺术家,他曾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之后又矢志不二地完全投入了他所钟情的艺术生涯。他把艺术刻上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年轮,艺术给他记录了不可磨灭的铿锵岁月。他不愧为艺术园地里以画笔挥写来终其一生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作品大多捐献给了国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他出版了《武石书画作品集》。赤诚其心,星斗其艺,他的笔下是春秋。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已是共青团员的武石那年才15岁,他的青春涌动之作是他的第一张漫画“武装起来打倒蒋介石”。1937年抗战爆发,积累了十年历练的武石,像火山喷发一样,创作了大量如《抗战救国》、《生产支前》的大型抗日壁画和揭露敌人暴行的漫画。1938年冬,已是共产党员的武石,在赣北安义县西山,一边拿起枪杆子参加游击活动,一边紧张地忘我创作,在《战地》刊物上发表了他的第一幅木刻《路有冻死骨》,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一批紧密配合抗日游击战争的宣传画。1939年到吉安江西省抗敌后援会工作,创办《新中国》画刊,发表了他的木刻《把伤员送到后方去》和《到前线去》等作品。1941年他先后任衡阳《力报》和桂林《力报》编辑,创作了大量爆发着愤怒呐喊和喷发着血与火的木刻和漫画,如《抗日何罪》、《上前线去》、《敌人就在那边》、《哪怕山高水又深》等。1942年在上海创作了《联合起来》、《反战反侵略》等反法西斯的木刻和漫画,在上海《时代》杂志上连刊。抗日的烽火,燃烧在武石的胸中。
    1943年他在新四军五师司令部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委机关所在地湖北大悟山,担任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美术编辑和记者,同时为《农救报》、《七七月刊》、《挺进报》提供美术作品,还与别人合力编创了《七七画报》。这时,日伪军对鄂豫边区的“扫荡”频繁且残酷,蒋介石也积极开始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鄂豫边区坚持民主根据地的口号是“战争、生产”,“生产、战争”。民主根据地新的战斗生活,激励了武石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他的作品像雨后春笋一般冲刺而出,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速写和木刻如《敌后武工队》、《芦林出击》、《政委收菜》、《支援夏收》、《军民生活》等,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抗战、武工队保卫夏收和军民鱼水情的场景。连环画《汪老头转变了》,鲜活地反映了农民积极参加农会活动的故事。1945年冬一套以国民党高树勋部起义为题材的20幅连环画,莫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意志。1946年春,接着发表了一批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设为主题的创作。
    1946年6月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开始发动全面内战,武石跟随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参加突围,并在秦岭地区进行游击。在任中共卢雒县县委秘书期间,他还为当地群众抓紧空余创作了新年画《灶老爷》。1947年大部队过黄河后,他随县武装在当地化整为零继续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在游击部队被打散后辗转到达上海,他再度引刀入木、挥洒笔墨,创作了反映解放战争中军民鱼水情的木刻《劳军图》和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国画《野屋野松中》。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武石任上海市青年团委员会宣传部干事。他全身心投入创作木刻《向西南进军》、《热烈支前》、《慰劳解放军图》等,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至1969年,先后任湖北省文联美术部长、省美术工作室主任、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始终坚持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建国初期他所创作的大量反映新中国革命与建设、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作品,先后发表于《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文艺》等报刊。其代表作有,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62幅连环画《田地回老家》;反映慰问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拥军优属的年画《战斗英雄》、《模范军属》;反映工人阶级和主人翁精神的大幅国画《尖顶山》,写生作品《测量三峡》、《武汉关山地区工业建设工程典礼》,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宏伟图景套色木刻《最后一根钢梁》;反映农村丰收情景的大幅套色版画《麦收》;因负责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活动而创作的大幅国画《今日红安七里坪》等。
      1978年他出席湖北第四届文代会,继任省美协副主席。1979年出席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及全国美代会,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倍受鼓舞。1980年湖北艺专恢复原校名湖北艺术学院,他被评为学院美术系教授。1982年选为全国版协理事。1991年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暨中国新兴版画60周年颁奖大会,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特颁的“新兴版画贡献奖”。
      武石的晚年作品以回顾革命历程为主旋律,以国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创造了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再现了革命历史,给人以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迎来了他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1981年和1985年,他多次沿着中原突围路线,重访战斗过的地方,进行采访、写生和创作,以奔放、粗犷笔墨挥写出一幅幅大气磅礴的美术作品,有《风云急卷》、《丹江强渡》、《跨过柳林》、《长江天险何能阻》、《激战前坡岭》、《奇寒炼铁骨》、《碧血染山河》等。1991年3月,为创作抗战时南下支队过黄河冰桥史画,访问新安县石曲。
      他还创作了表现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批以经济建设为题材的作品,成为全国美术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深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例如反映武钢“0七”建设工地的套色版画《扩建中》,反映葛洲坝工地的套色版画《锁龙》、《葛洲晓雾》等,这些作品都以凌云气势的构图、雄健有力的刀法、强烈明朗的色彩,流溢出热烈奔放、豪迈喜悦之情,给人以精神震撼和美的感受。
      1981年夏,他首次在武汉汉阳古琴台举办个人画展。以此为发端,先后于成都、南京、湘潭、西安、北京、哈尔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了武石画展,一时名动大江南北。其中l986年夏,为纪念中原突围40周年,在武汉举行了反映中原突围革命战争历史的个人画展,共展出60余幅,并编辑出版了画集《征途纪行》。武石的历次画展,都好评如潮。中国文史馆馆员舒乙,在2011年5月4日观看了在北京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武石的画展以后,写了一篇有感,真好,用此来作结吧。看看:
    武石画展看起来
    是一张一张的画,
    淡雅质朴,
    合起来  却是
    美术形式的革命史,
    美术形式的革命
    转战史,
    美术形式的革命
    回忆录,
    美术形式的革命日记,
    像大山一样炽热,
    像大海一样奔放,
    是所有画展中的独一份,
    震撼,
    感人,
    张张有无穷的力量,
    张张有巨大的魅力,
    伟哉!
    大哉!
       发布人:flytiger CLICK:4868 

    (0人参与)



    更多... = 同城画展信息 =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