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说文说字 小小以说说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说文说字 小小以说说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21-03-01 10:24
    杨牧青:说文说字 小小以说说






    名称:隹甲子日卜规格:100cm x 50cm/5平尺款识:从生到命,从文到艺,从艺到术,以术反归于文化与生命的情怀,用一条似糖葫芦一样的线,串个甜甜的一条生命与艺术的线,是文因《从胡焕庸线到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之因由一文而出,以余之力倡“甲骨文非卜辞说”的观点记之为:“隹!甲子日卜,青,贞,亡悔,龙见于田,亡战于野。告曰,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止于性,行于命。有王车自海来曰,吉,悯非。年庚子,水墨心相见于天,亡不自艰,告曰,古文以字甬申。”后世有阅此文知当知此字因何而出矣。庚子夏初杨牧青于京华,时逢六一节复书之。





    由现时向前看,三千多年前甲骨文时代对"字"的意思、义理,有些"字"表现的比较隐寓、含藏,这不仅是象形什么的问题,也不是殷商人傻乎乎的就知道凡事都要去占卜问鬼神,当然也有殷商人对天地自然规律与光明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啊!

    周武革命后五、六百年间的周、秦、楚三家时代的青铜金文都在试图增加笔划形符想对"字"的意思、义理力求表现、表达的更清楚,以表明他们的族群、王权是上承天命,下接地理,并遵循天地自然规律与为人民尽可能的创造幸福生活的。可惜现时代人的因历史发展与演变,加之思想认识,人对"字"只知其形不明其义了。又可惜,生产资料和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至汉初简帛书体方便王命策政的流通与传播,再次地对青铜金文的"字"的字义破坏、解散、重组,逐渐远离天地自然规律与人性的状态!

    秦亡汉兴之世,为了新政实施,统一王权与王朝,"字"再次地被名之为规范而处置之。于是夏、商及至周、秦、楚的"字"的天地大道就秃废或改头换面了,只留下了"文"的外表金玉其外,也只留下了民可是其使用之且不可知其本来的奥妙之相状。因是王权愚民政策更加码了,唯皇帝老爷一家唯大,贫富、阶层差距太大太大了,以至于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怪不好意思的诗句诞生。

    至近现代文明兴起,科技为主,又对以往的族群进行了社会属性上的划分之后,什么原始、蛮荒、愚昧、神话等字眼都一股脑的堆给了华夏先祖,一切的一切又再次让人不知"字"究竟说了什么意思,也只有"文"的层面而尽显繁华之容,也只有听从权力角逐下所谓的专家学者对"字"的搅拌了。

    于是,有一些人,呕心沥血的当把华夏古文字、古图纹、古图符与上古文化的三皇五帝摸研几遍后,与今昔、与历史的现实社会,现实的客观物质世界去对照对比之后,从"人性"来说也只能不言语了,如同那位老人家一样,说法四十九载无一法可说;也只能是没有使用纳税人俸禄者望书兴叹,大部头的书及其价码不是一般人能购置得起放在身后书架上也适当适时去充脸面了!

    于是,也只能埋头做自己的事了,只要幸福生活向我们招手,我们就必须努力,莫问收获,但求耕耘,不劳而获那当然就不是人了,管它个窗外几春秋;也只能自己左手打右手了,原来老玩童、独孤九剑的招式都是对的。小说小说,小人说小事,小人物也需要说小小的事,何不小小的说文说字一图乐乎且有益于世间哉?

    一个甲骨文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演绎着远古的岁月沧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迷信鬼神都要去占卜而形成的契刻文字,它是商王朝一种独特的、重要的文字记录方式,是商代人及其之前的文献档案……当下及今后冀望改观对甲骨文的认知。

    甲骨文乃至现行的简体汉字,都隐含着中国人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传承,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适从时世,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自古华夏九州一体,中国的汉字研究必须要从华夏文化的本体本位中去认知,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需要。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必须要立足、根植于中国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当中,坚决不能再有“崇洋媚外”抹杀或否定华夏文化历史的“欺祖灭宗”这种不正之状态。

    当今,有些人受不良思潮影响,在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科学精神、交流互鉴的名义下满脑子装着“中华文明西来说”、“人类起源于非洲说”等被陆续已证明是错误的思想,对中国的汉字、中国的文化历史乱讲乱说,竟然异说着中国的汉字来源于两河流域纸草书、来源于古埃及楔形文字、来源于古印度河图纹等,并著有各种文论著作混淆国人视听。必须要明白,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必然会有它存在的内在力量和渊源的!

    我经常讲,就现时代下若要研究古文字,研究上古文化和历史,是需要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和融会,不是单一的,往往要涉及到二十多门学科的。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还有,就“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几句话也必须要复述,我的许多文稿中都有,网上能查到,看得见,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准确的说法!”这些需要与“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相互参读的。一一辛丑正月十六日杨牧青记于京华。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