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三晋·杨牧青大槐树广胜寺帝尧陵卫青故里拜谒参访
本网讯:2019年8月22日至26日,由临汾甘肃商会统筹的“第三次文商融合发展联谊研讨会”召开期间,著名书画家、智库决策专家、国学智慧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杨牧青在“水墨三晋”的机缘下,围绕“晋中区域”采风活动,向有关企业单位留墨题书,增益文化艺术交流,拜谒、参访洪洞大槐树、广胜寺、帝尧陵、卫青故里等名胜古迹。
洪洞大槐树是海内外中国人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3月29日,以“崇宗尊祖·德孝中华”为主题的第二十九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开幕。据记载,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本次移民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因此也形成了当今人们“寻根问祖”的历史文化事实。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这里珍藏的《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拜谒帝尧陵
杨牧青
2019年8月23日傍午
小子顶礼参尧王,涝河乘风护赤龙,
凝神细听国祖语,舒目远眺塬苍苍,
华夏何时梦中醒?往复星斗年复年,
万世敬赖几土冢,偶尔一笑问帝星。
青访青
杨牧青
2019年8月25日早午
卫青故里见牧青,大汉将军笑书生,
今辰恭仰寄我思,中华一统盛世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