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国画大写意山水画作两幅及书法四幅(局部放大本)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国画大写意山水画作两幅及书法四幅(局部放大本)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18-02-08 19:43





    中国的书法、国画,是世界上其它国家难以媲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



    就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时间顺序来看,图画要早于书法,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再有书法的形成。这其中要冷静的分析与考究,图是图,画是画,文是文,字是字,四者各具功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需求,它们“四者”相互融合,传文承化,彰教显育,艺术则自始自终寓含在其中。



    就中国书画艺术来说,艺术是由书法、图画的载体而映现,脱离书法图画的母体,艺术则孤立虚浮。这其中,它们的点、线、面与色彩缺一不可,寓意、情结、心性、文化思想、自然环境等因素必须要存其内,反之空洞。画中有书,书中有画,这才是书画同源的根本性。



    至若两千多年前开始了图画与书法的分道扬镳,各执其端,这只能说是一种道多分歧,树大分枝的现象,愚者自愚,慧者自慧。细观自宋代以来千余年,文人风兴起,有文化的人搞艺术,进入天人合一、生活冀望的哲思状态,书法、图画再次相互融合并开出了一朵比以往更加鲜艳的花。



    在此花前,依此“花朵”而观景悦心者有之,浇养呵护者有之,糟蹋作践者亦有之。在此花前,依此“花种”而重栽重培者有之,同为一花,得其世界者则不同。于是,擅书善画者大有人在,文情洞达,心状合一,水与墨,墨与笔,笔与色交汇处且能拈花一笑,穷其大千而名垂艺术青史!——2018年戊戌小年前夜杨牧青随记。





    杨牧青大写意山水画及书法慧者雅鉴






    起笔勾线,草书法、篆书法……能糅合多少就糅合多少,深浅、多少靠自悟了,没有定例。











    点为变化无穷之妙用,或散、或聚、或平、或竖,亦或残点,亦或圆润点,需自明,善用点者则可为大器,反之只能匠人之相。











    皴擦、晕染不可缺,缺了就失趣味,皴擦法、晕染法,很多种,要根据画的内容而顶,或善于用什么就选什么皴擦与晕染。







    名称:大写意山水画



    款识:欲为大画家必有大的格局,以(应)自然物象,丁酉杨牧青。



    规格:136cm x 68cm/8平方尺多



    材质:老白宣



    嵚印:杨牧青(阴文) 草坪先生(阳文)



    创作时间:2017年冬
















    一幅画的成败,款落题跋很重要,不可轻易放过。关键是书法要过关,且很自由任性情的去题写,不可故作矫情。大凡好画,都有好的题款,如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石鲁、李可染等艺术大师,好画都配有好的书法,并且都是写了许多感悟与生活情景等,很少抄写别人的诗词语句的。











    无法中求有法,有法中求无法,这些都是境界,没有慧性是根本完不成的。






    染不能模糊不清,要笔笔、层层交代清楚,要留有透气的地方,染有点染与涂染之分,不可不知。至于,墨破色、水破墨等都是小技巧而已,非大道。至若,枯笔、干笔、湿笔各有千秋,善思者则活用。







    名称:大写意山水画



    款识:欲让后世难以作此假画,今时必当以真情去写,在有法中求无法,在无法处见有法,依次则可独步天下,傲视艺林也!戊戌立春后一日杨牧青即笔于京华。



    规格:136cm x 68cm/8平方尺多



    材质:老白宣



    嵚印:杨牧青(阴文) 草坪先生(阳文) 压脚章:无道(阳文)



    创作时间:2018年立春后一日













    甲骨文四尺斗方/4平尺多











    甲骨文四尺整张/8平尺多











    商晚期青铜器《小臣否鼎》铭文四尺斗方/4平尺多











    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铭文四尺斗方/4平尺多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