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胡正伟数十年来醉心于西部题材的创作。他的作品以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顽强与生命的风采为特征,并进而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方法,成为当代中国画坛引人瞩目的绘画现象。 我们看到,胡正伟笔下的西部主题,大致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历史上西部曾经有过的事件和人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二是当代西部人顽强的生命表现,以及由此而演绎的风情与场景,当然,这一切都是经过画家呕心沥血地提炼与加工,使之从现实生活的物质层面上升为艺术的形式与美感高度。 在胡正伟笔下,由历史人物与故事、由当代人与生活氛围结构的画面,都洋溢着西部风情特有的色彩,都体现出西部文化特有的苍凉与浑然的整体气息。在艺术上,苍凉浑然的境界营造,要求笔墨表现方式的厚重、生拙与大气。而胡正伟的作品,正是在这一方面,实现了形式、内容、笔墨、气息的综合统——与营造。 在作品中,画家坚持以写意为原则,笔墨的运用服从境界营造去做多种变化,不同的是,胡正伟在形神兼备中,更加强调了人的精神、人的意志与人性美感的表达。 从《戈壁行》、《大漠风尘图》、《踏歌行》等古典题材,到《关山月》、《走过千山万水》、《亲情》、《草原的花朵》、《暮归》、《纳西人的三月》等现代题材的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到几乎在所有作品中都贯穿着对“人”的表现,而且,这种表现又与特定生活氛围与诗境相联系,使之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画家的过人之处在于能把这一切,转换为写意的笔墨语言与美感,特别是在不失笔墨淋漓酣畅的写意原则中,注重人与物的意象提炼与表现,使笔下的人与物在抒写中不失精到,在宏大庞杂的构图中不失单纯,在线的节奏、韵律之中不失“意念”的表达,在墨色的氤氲变化中不失韵致的营造,这就使胡正伟的人物创作具有了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超拔特点,而且人物的刻画又总是与特定风情相关联,使作品无不洋溢着诗情与画意。譬如《关山月》,画面上半部的率意笔墨勾勒皴擦出的西部山峰,高耸巍峨,连绵迤逦,山巅与云烟相交之处,夜月若隐若现,造成了一种以“感觉”为主的“关山”苍茫、悲壮的氛围,引人遥想边塞的荒寒与艰辛。画面中部为大量空白,喻示着无限丰富与难以穷尽的边陲情境,尽在无以复加与不着一墨的空白之中,这是一种“虚写”,是最为丰富的表现。而画面下部,则在近景的丘陵中表现了跋涉于万重关山的行旅者,他们既是征途中的旅人,又是生命坚韧顽强的象征。在笔情墨韵之中透出生命的粗犷与彪悍、野性与阳刚,即使是画家笔下的女性,也是在风尘仆仆中透出青春的光彩和生命的绚丽。 胡正伟的作品,在写意的原则下,运用娴熟的笔墨技法,给主题以充分的诠释,给人物以饱满的表现,给景物以诗意的营造,并且始终在写实与虚写互动中,使作品空灵又充满隽永的韵致,而且在气势宏伟与磅礴之中时时流露出意味与情趣。在胡正伟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出这一点,而这一点正是胡正伟作品的独到之处。 作为一个当代画家,胡正伟的绘画又体现为兼容并蓄的特点,特别是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与手法运用中,他巧妙地吸取了西画的结构、明暗与光影等要素,使意象生动却不简单、层次分明却不繁杂,尤其是人物像,在坚实的造型功夫中,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极注意浓淡相生、疏密对比、干湿互补与虚实互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厚重与苍茫感,体现出一种有别于其他作品的美学追求。 在这里,我们看出一位转型期画家不同寻常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活力,也看出他对“艺术在当代”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刻思考,并在辛勤的探索与不倦的实践中成熟着自己的艺术。 可以说,胡正伟是当代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也是以西部风情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一位代表画家,在写实表现与写意抒怀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他的作品在关注现实与关注生活中,升华为对生命的理解,获得了表现力的深化,所以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美感和魅力。 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艺术市场带来了机遇。近十年来胡正伟独特的西部风情作品正逐渐引起收藏家的关注。他的作品表现出的广漠、苍茫,令人回味,他所创作的胡杨、骆驼,笔墨雄浑,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近几年胡正伟的作品已进入成熟的高峰期,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扎实的功力、活跃的思维、充沛的精力是分不开的。 胡正伟长期生活在西部,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所以了解他作品的收藏家还为数不多,艺术成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但是通过认识、比较,他特有的西部风格终究会被更多的收藏者、艺术投资者所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