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的西部人文情怀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的西部人文情怀
    匿名
        1# • 杨牧青的西部人文情怀  发表于2010-09-08 16:34
    杨牧青的西部人文情怀
    2010年第8期(总第68期)的《今日中国论坛》杂志刊登题为“杨牧青的西部人文情怀”书画作品及评论文一篇。据知,该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出版的一份具有“时政期刊新锐、高端论坛平台”的综合性纸质媒体。
    上图:《今日中国论坛》杂志2010年第8期封面
    上图:《今日中国论坛》杂志刊登的杨牧青书画作品及评论文 
    杨牧青的西部人文情怀  文/潘俊卿
    西部是块神奇的地方,大漠戈壁、敦煌藏经、佛陀寺院、丝绸之路,大凡有人穿越的地方,历史的印迹都会使人萌发一种神往。在西部这片深厚的黄土层下,孕育着华夏人的早期文明,这里有别样的风情画卷,神奇地让你摸不到也测不着她的高深,使人想去对它的人文风情探个究竟,探寻中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诡秘和遐想。我在无意中认识杨牧青先生,杨先生那神奇的艺术又使我萌生了探索西部人文秘密的遐想。
     
    西部人文笔墨深情
    我和杨先生第一次谋面是三年前的一天,他个头不高,清瘦的脸庞透着白皙,显得几分儒雅,他给人的最大印象是“率真”,这点犹如他的书画。幼年的他就迷恋于书画的色彩世界,身边的黄土塬峁深深地吸引住他的视线。在一种自我意识的促动下,他刻苦临碑帖、习书法、画门画,屋内院落里常常见他翻着字典读小说,闲暇之时他又跟老艺人学剪纸、唱皮影、说诗词,跟少年伙伴弄竹笛、玩木刻,频频进出于婚嫁、丧葬之事,在民俗文化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较早地融入陇原风俗文化的言传身教中,养成一种顽强的性格和坚韧不屈的精神,从而能使他在风雨和阴霾中屡屡迎来彩虹。在孜孜不倦的求艺征途中,杨先生向各界前辈拜学求艺、广结良缘,得到多位贤达的言传身教,使他在书法、国画、哲学、史地、文学等方面有了一个全新、系统的认知和提升。由此,他凭借着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奋,打下了一个书画人所需要的深厚和坚实的文化素养基础。杨先生是一个从甘肃走出来的年轻书画家,他的作品先前我也曾多次看到过,他在艺术创作上师法甚广,路子宽泛,书法以率真为理念,擅草书,通魏、隶,国画以原生态、大写意为崇尚,多黄土风情山水,偶为花鸟人物。这个从陇原来的汉子,以书画为业,以西部特有的人文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笔墨情怀。
     
    黄土高原艺术新风
    生于陇原的杨先生,有着父辈耕读传家的门风教诲,有着宽厚和善的为人理念,在典型的传统黄土文化的熏陶下,让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为追求达到艺术的巅峰,杨先生大声地疾呼:“艺术家应该彻底地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底线,要以大德为善、大爱无疆、大美无私、大慧无怨的心境为人世间留些艺术财富。”不知是求知还是为善,杨先生十多年前在塞上银川北海宝塔寺盂兰盆会之际,目睹了佛陀的伟大和众生的痴迷叩拜,为了追逐心中的那一份朦胧的祈望,竟然徒步近半个多月,沿着当年唐僧西天取经的道路逆流而上,向着东土大唐的大兴善寺朝拜。风尘仆仆、饥渴与疲惫交加的杨先生,磨破了一双胶底鞋子,终于抵达大慈恩寺的门前。也许就是为了这份虔诚,要证明给佛陀来看,他笔写黄土、墨叙陇原,作品大多以描写西部人文风情为主,以书画人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地进行艺术作品的锤炼,并写下“作书写画之际应向人性的灵魂深处反省和发掘”的警句,能有这样的觉悟,也许是受了佛陀的指点而来吧。后来,杨先生的声名鹊起,先后被《亚洲新闻人物》、《中外画刊》、《中华人物》、《画坛里程碑》等刊物和有关的电视、网络载播及多类辞书收录,曾被各地二十多家社团机构聘为顾问,先后担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特聘书画师、毛泽东语言书法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务,撰写了《率真派书法漫谈系列》、《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概论》、《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中国新诗词思想要义》等百余万字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在《美术报》、《中国书画导报》、《中国书法》等报刊上,作品被党政军领导人、企业集团和国际友人、华侨珍藏,或者跟随文化大使成为“国礼品”馈赠海外友人。
     
    丹青难写是精神
    为了追求艺术真谛,在陇原山沟的谷底深处、黄土高原的海拔之巅、荒无人烟的寂静山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都留下了杨先生的足迹。杨先生在“困而学”的境遇中践行“知行合一”的哲理,多次参谒名迹胜地,深入多个民族地域采风,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艺术生活历程,在潜心翰墨的同时对易学、佛学、诗词、民俗、企业文化、园林人文环境等均有涉猎。杨先生力倡“率真派书法”和“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不仅是“中国书画向何处去”课题研究与发起人,而且还是国内系统性研究企业哲学最早人之一。他博学又专程不乱,思维敏捷又脱俗超前,在不断的超越自己,特别是他的“东西宗论说”扼要分析了董氏的艺术思想弊端,把粗犷、豪放、雄厚、大气磅礴的西部山水情怀得以文化性的彰显,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研究上拓宽了视野,这与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提出的“南北宗论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杨先生认为“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同时又认为“大千世界,色空不二,山山水水皆在有情和无情中交织,需要你的一点灵台透彻明亮,若不拘泥于山水的相状,你才能得到山水的相状”。从他的这二则谈艺录中,我们能品察出杨先生“善为人文语境” 的高尚艺术情操,但又使人感到永远难以用文字在描述出真正的其艺术精神。(本文作者:潘俊卿 《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西部瞭望》栏目主编)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