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养丰厚的老大方学晓,被媒体称之为“四方”画院的“大儒”。可以说,“四方”画院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辉煌,作为家里的老大,他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不仅自己具有修身、齐家、治学之美德,并且引领和指导三个弟弟相继都走进了绘画艺术之殿堂。 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头上虽然顶着四方画院院长、江西画院副院长、南昌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等多个头衔,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人却非常低调、谦恭,觉得名分乃身外之物,画好画才是正途。 50多年翰墨丹青,方学晓在艺术求索路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的山水画雄浑大气,功力深厚。既秉承传统,融众家之所长;又贴近生活,取自然之造化。他作品的图式结构、水、墨、彩、书等符号都力求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中国画表达理念,构筑着自己的心灵“桃花源”——那是一片介于物象真实与意象梦幻之间的独特风景。因而他笔下的山水烟云、竹林松风、亭台楼阁、院墙人畜,线条朴拙中见灵动,晕染雄浑中显潇洒,观之仿佛得见董、巨之情韵,黄、倪之色彩,八大山人之笔触,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画之意趣,从中可见他转益多师而又不拘一法的艺术智慧。 “度物象而取其真”,是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笔法记》中最有价值的美学命题。古人论画,多惜字如金,却涵盖着广博的深意。“度物”,有掂量、取舍、处理、表现物象等多种含义;“取真”,则包含真相、真情、真意、真魂等多重境界。无论欣赏方学晓的画作还是瓷作,我们都能从中体味到他精湛的“度物取真”之功力。如他的《卖油翁》、《碧野春浓》、《正是江南三月时》、《山雨杏花村》等一批瓷板画,格调高雅,意境幽美,色彩淡润,意象清新,其绘画语言的精炼、含蓄与充盈,笔触的内敛与雄健,用线的长短、滑湿、枯润和收放,皆寄情、达意、若诗。作品的“度物”不拘于形,“取真”而重在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印象与感觉,重在对客观物象神韵的把握,让人感觉拙中见巧,巧中蕴秀,秀中藏奇,是一个丹青妙手对中国绘画艺术真髓的高度领悟。愿借用徐渭的诗句:“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以表达对方学晓作品的欣赏与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