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土大塬上
成长起来的人
从小就在那幼小的心田和心灵上
种下了抹不去的黄土故事
是时
我用我久
也改不了口音的黄土塬上的方言
为自己这幅小作抒怀一段——杨牧青随记于创作之际

名称:国画
上篇/规格:68cm x 68cm
款识:黄土大塬忆不尽几多欢心几多情。庚子仲春杨牧青写于京。
下篇/规格:45cm x 68cm
款识:黄土大塬,华夏文明发祥地之重地,先辈们身影永远难以忘怀。庚子仲春杨牧青于京华之南。
钤印:杨牧青印(阴文)草坪先生(阳文)吉祥(阳文)
音频:手机录制时长7:08分/见相关网络
鸣谢:背景音乐采自网络版的古银州浩浩、刘小刚作曲、吕海东吹奏的唢呐《挡不住的思念》和庆阳马自刚吹奏的陇东传统唢呐经典名曲《慢担水》。
编辑:艺界网/艺界报
备注:在《黄土人家不一般》《黄土恋》《山水有清音点墨待和者》三段创作的影响下,本段上下两篇“大写意黄土情系列”画作的“音频文白”也是即兴发挥录音后整理的。
附议:所谓“黄土塬上的方言”也就是“陇东方言”,再大一点儿就属于“关陇方言”了。陇东即红色革命老区的甘肃庆阳。这里是地球上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黄土大塬上人才辈出,矿藏丰厚,是“古中国”华夏文化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伏羲、黄帝、岐伯到夏、商、周,再到义渠戎狄和秦汉的金戈铁马,以及多族群、多文化的交汇与沉淀,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厚重度!

音频文白
上篇:《黄土大塬忆不尽几多欢心几多情》
作为黄土大塬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那幼小的心田和心灵上,种下了抹不去的黄土故事。在祖祖辈辈的养育和哺育下,黄土娃,一个一个的长大了,走向了自己的世界。
然而,作为一个艺术画者,我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把黄土大塬上的那种情感,那种故事,那种深藏在幼小心灵心田上的感觉,画出来,写出来。抓起案头上残破不堪的一支毛笔,把黄土窝,黄土窑洞,黄土塬畔上的故事,把它画出来,表达出来。
人活一世,草木一宿,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能画多少就画多少。黄土大塬上,有许多的欢喜,也有几份悲情。
这种感受,这种感悟。是,我们永世难以忘怀的。更是一种挡不住的思念和眷恋。人生啊,就这样慢慢的在繁华中落幕。
但是,黄土的深情和黄土的那种风情,让我们用这种线条,用这种色彩,把它表达出来,画出来,写出来,能给世人一种从内心世界的激昂和崔进,让大家得到了心田上真情流露和感情深处的真情喷发,而不是某一种,看不见的,或者不可言喻的东西,阻挡了,蒙蔽了心田。
黄土啊,你给我了很多的故事,让我们眷恋不已!
下篇:《黄土大塬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大塬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先辈们辛勤耕耘的身影和足迹,它是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永远难以抹去的记忆。
一个酸甜苦辣的岁月,一个风雨拼搏的人生,让后代儿孙把它永远的铭记在心里。作为艺术家,他要沿袭、传承祖辈的精神,将黄土大塬的博大,黄土大塬的苍莽,黄土大塬的气象,画出来,写出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画家不能画凭空想象的东西,画家也要画现实的东西,对现实的东西进行艺术的提炼,把自身的感情和人生的感悟,写出来,画进来,这样才能很好的表现、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我们的先祖,我们的祖辈们,他耗尽了心血,为我们今天开辟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问心无愧的把它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把黄土大塬的精神保持下去,把黄土地上的民风淳朴传承好,保留好,发扬好!——庚子岁三月十八日杨牧青记于京华

名称:国画
规格:68cmx68cm/4平尺
款识:春上陇塬育万物,总有红绿慰心田。庚子杨牧青写于京都。
附议:上世纪以来或更久远的千年以来,黄土塬因水土流失和人为的取柴烧火、野牧、伐树木支持大生产等因素,绿色的黄土塬再没有了绿色。
记得小时候的黄土塬上都是光秃秃的。后来,国家层面给以智慧的大决策,春风劲吹,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甘肃”、“让荒山变绿色”等对得起执政者良心的口号与具体实施,通过多年的大投入、大努力,黄土塬上沿公路、铁路等路线(区)的周边多了绿色,可真谓是“功在千秋”!时当每年春夏交季期间,黄土地上的山山峁峁多了红红绿绿,风景也就变得不那么荒芜了,黄土地上老鸦哀鸣也听不到了,黄土大塬上的人也有了更多的新希望!一一庚子三月杨牧青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