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文明的标准不能用文字去界定的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商代人从“红山文化”区域兴起,也就是上古黄帝族后裔一个以“玄鸟”为神权象征的族群至辽西平原一带安栖生息,然后他们在先祖“逐鹿中原的遗命记忆”下逐渐越“太行”、翻“燕山”、渡“易水”、过“漳河”,基本上是沿着“黄河古道——禹道”南下至“盘庚西迁”安阳殷墟,再至纣王朝歌天数已尽而亡国。
附记:河北“辛集”现在号称是“中国皮革之都”,辛集这个地名在传统意义上是怎么来的,我不想去做繁杂的以所谓专家学者的名义去研究推论,或诌文。就现时“辛集”这两个字来说,我认为就是讲商代人早期南下时进行交易的地方,就是一个集市,实际上商代人也是做皮革贸易的商业事情。
甲骨文中“辛”字的头部与龙、妾等有关,下部“十”字又与“甲”字有关,从8500年前贾湖遗址那个“甲”字是首领的意思到3500年前商代的“甲字”基本上还是延续“头”的意思,现在叫领导为“头儿”亦是此意。又所以商代就有的“六十甲子”就是取甲、取子组合,表示要从天地的头开始,又所以到三国太常卿徐先生有了“盘古开天地”真言,三国诸葛孔明也明白的,所以借东风前在甲子日登台设祭,当然《奇门遁甲》讲“六甲”也有此意一二。严格的讲,从周秦至今许多学者都没有弄明白“甲子”的真实意义,特别从汉代开始只知它是天干地支记时法或阴阳五行术法等而已,当然宋邵康节是明白,所以他弄了个“天地会元”,可惜后世又懞住不懂了。
“集”字虽较“辛”字出现的估计要晚几百年,但其上“隹”字是商代人先祖“玄鸟”无疑,玄鸟是族群,亦是鸟栖于木上之义,后来周代“凤鸣岐山”亦从”集”字出。因是,我经常说“文字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身份证”,绝不是所谓的国际学术界把文字就当作衡量文明标准之一的那样愚蠢!难道没文字的时候我们人类先祖就没文明吗?没有文字的时候我们人类先祖创造的文明不是文明吗?大家都知道,过去不识字的人也还能创造了许多文明,现在叫“非遗”,这个叫法本身就不严谨!
文明的标准不能用文字去界定的,许多“文明”都是口授心传的。可惜李冰父子修都江偃后没有口授心传下来,所以后人根据实际论证研究的水利工程都做的好像不如他们父子俩!——己亥乙酉日杨牧青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