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参观国博“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随记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参观国博“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随记
    匿名
        1# •   发表于2019-11-01 14:17


    杨牧青:参观国博“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随记








    深秋的黄金旅游季,北京城初见黄叶在枝头迎风跳舞。2019年10月22日起中国国家博物馆斥资举办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出,参观者络绎不绝,官方媒体及众多的知名媒体和自媒体,纷纷报道,这是对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的一个最好的回忆和纪念,可谓是盛况空前,意义重大。



    时,我从山西“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途程中回京后,忙着约上好友中国教育电视台张强先生一起去看展览。张先生以“天文星象”对应着来解读“甲骨文字”,很有意思的,这一方法是靠谱的,也是可行的。



    当然,古文字(甲骨文)不全部是以“天文星象”原理去造字的,也有“察鸟兽之迹,近取诸身”的造字方法。我在甲骨文书法公益讲座上经常讲,甲骨文字,特别对上古时期的陶、玉、石、青铜、摩崖等古文字和图纹,是要用天、人、地、时、空“五位一体”的大宇宙观去认知的,世界不是单一物质世界,不是单一的人为自我认知的世界,也不是汉代以来形成的“六书法则”能够解决的。






    当看着展馆的设计布局和每一件展出的作品(物件)“释文”时,我不得不陷入沉思,思考着这个很大很大的“大问题”。有时也想,如果这个“大问题”一旦被证明证实是对的,那就不得不颠覆120年以来人们对甲骨文的认知和观念,甲骨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不得不重新来构建。



    当然,这个很大很大的“大问题”也有许多的学者和有识人士已经在思考了,并且还有著作和文稿问世。如,10多年前芜湖璩效武老先生《甲骨文字辨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又如,青年学人罗俊华的“甲骨文新学”解读方法……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和注意的。大家都知道,甲骨文是解开中华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及其以上远古时代的一把金钥匙,是一个很优质而不是豆腐渣工程的极佳桥梁。



    大国智库,小民于行,真正的民声民情民意若不能及时上达,就会导致顶层决策的严重失误!在我倡导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以人类上古文化谱系与人类上古文明研究的理论框架(当然以中华文明探源为重,兼以整个人类文明状况)及在“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观点上,当今及今后,甲骨文研究需重新的认知,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象牙塔,打破院体学术研究的垄断和一言堂的不良现象,让广大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群体活跃起来,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优势。若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忽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那是最愚蠢的。即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也跳不出这个公理和真理的!



    现在我们一定要知道,殷墟出土的是“甲骨刻字”,不是“甲骨刻辞”。字是文字的意思,辞是从《易经》卦爻卜辞中而来的。对“甲骨刻字”定性定义为“卜辞”,并以“卜辞”的主导思想去认读文字、解读甲骨文字,甚至去理解、了知殷商历史,这是有问题的,是不准确的!



    当然把“甲骨刻字”定性定义为“卜辞”,这与前辈罗振玉有极大关系的。“罗氏确定了安阳小屯是殷墟,也就是商都,甲骨文为商王室处理大事进行占卜的原始文书,从而初步审释商代帝王名号。”(见刘一曼、韩江苏著《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中著名《尚书》研究专家刘起釪教授所作的《序》文)



    现在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概念的定性定义,如今殷墟发掘出来的“甲骨刻字”是殷商时期历史文献资料及其以前的历史档案资料,不是“甲骨刻辞”式的什么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的“卜辞说”,也就是“甲骨文非卜辞说”!试想,殷商王朝的人,事无大小、处处都要去“灼龟占卜”并且费那么大劲儿还要刻在甲骨上面,殷商王朝的人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吗?



    如今据知,殷墟出土的甲骨刻字片有15万之多(又说20万,当然包括后来的赝品在内,没有发现或许更多),用历史断代年限和出土的西周甲骨刻字来看,自盘庚迁殷,从殷商武丁到帝辛纣王灭亡这250多年时间,殷商王朝人能生产出几十万片甲骨刻字而且都是用来“灼龟占卜”的?!这每天要刻多少个甲骨片,算算这个数学账就明白了一大半了。特别甲骨片上的刻字是非常精细的,比毛笔字写的小楷字还要小些许,搞篆刻印章的都明白,这么精心细刻的字是需要认真对待和时间的,不能丝毫马虎!



    若就“甲骨刻字”中常见的卜、贞、㞢……等字及常见的几十个符号,自甲骨文发现120年以来,可以说是被前辈专家们释读偏误偏错了。譬如,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里面解读、隶定出的“首例”为“丁巳卜宾贞出于丁一牛”这一句,究竟殷商王朝的人要说明什么情况、表达什么意思并且还要精细的刻在甲骨上呢?这是我们无法读知其意的。这一定要思考,不能陷入固有的甲骨文字释读误区了,以象形文字形体和结构对应汉代以后文字形体和结构及现代文字语言意境来释读甲骨文字的方法是欠妥的……还有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就先不一一列述了(后见《杨牧青:重构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认知的解读思维模式》<暂定题名>)。



    时下,适逢新时代新机遇,我们当在前辈们具有“偏误偏错”的努力和心血付出的基础上,必须要重新构建“殷墟甲骨刻字”研究方法和体系,使其还原本来真实的面目!当然,这个很大很大的大问题更是一个巨无霸的文化性的大工程,打通中华文明上古文明史,以鉴今世文明发展,也只有重新来认知古人的大智慧了!






    题外话,高强度的防犯和安检,似乎表明了人民(或老百姓)还可能存在着极其不安全因素,似乎需要在人流很大的情况下将安检口多开几个口呢?时间是浪费不起呵!不严加防犯和安检的“便捷通道”或许让具有安全性能较高的官吏和特殊情况的通行。至于或许还有许多贪官污吏在“便捷通道”上行走时,我想一般人是不认不出、也认不清其本来面目的!感恩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祝愿我们祖国在新时代能够建设成一个多阳光少危险的强盛的新国家!——2019年11月1日杨牧青于京华



    相关链接>>



    用真艺术传播国学智慧:杨牧青甲骨文象形书法启示



    从甲骨文字探索中国书法之美——怎么写好甲骨文书法



    华夏之源·杨牧青32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在宋庆龄青少中心展出



    全球首发:杨牧青破译八千年前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



    杨牧青:甲骨文字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1899甲骨文/1900量子力学:中西方不同的解释在解释着一件事



    杨牧青:简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误 ——兼议山东博物馆藏“鎷”字甲骨片疑为赝品



    北斗七星定乾坤:在旷野中观察过多少次北极星?



    连载1)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连载2)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连载3)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