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文化(书画)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上图:与会部分嘉宾合影 本网讯:2015年11月21日下午14时至17:30时,北京社区文化(书画)研讨会在麓玉斋会议室如期成功的召开。本次研讨会是“民心艺声--北京社区文化(书画)大型系列活动”之二,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智库在2015年举办系列活动的“重要会议”之一。研讨会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智库主办,北京景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社区文化促进会、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北京天通诗联书画学会、北京望京诗书画研究会协办,贵州古坛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艺界网、中国牧青网等给予支持。会议期间,来自常期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门头沟区、大兴区的望京社区、天通苑社区、朝阳门街道、丰益花园社区、霍营街道、太平桥西里社区、永善社区等书画家和社区工作人员赵忠朴、韩家文、董京生、姚增林、周会芹、杨牧青、张云峰、佟麟、李万光、周宗昭、定会香、提恩明、张硕兰、常勇等人士列席并做了简明而又深刻的发言。研讨会由杨牧青担任学术主持。与会嘉宾围绕“社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社区书画艺术如何发展,怎样关爱社区文化生活的方式”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场发言踊跃,主题明确,气氛热烈融洽,社区生活的例子鲜活生动,令人深思。 首先,亚太联(APPCF)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画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智库发起组建人、学术主持、著名书画家杨牧青先生向与会者播放了PPT(幻灯片),介绍官办型智库、半官半民型智库、院校型智库、企业公司型智库、民间型智库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外智库发展的基本概况,阐述了当前国家层面亟需“智库建设”的高度和远见,说明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智库的“三年智库建设路,筑基中国梦”的工作方略,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西安等地召开智库学术研讨会“大国智库、小民于行”的践行力度,“中华文化海外输出项目”的期望和“文化对抗力”在今后国际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和传播力量,愿望社会各界和今天与会的嘉宾能够在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指导下,以“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纲领和总的精神号召为准则,发挥民心民意,围绕今天的“三个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尊重学术独立、百家争鸣的基本原则下,请大家以社区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自由发言,期望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亮点和提议点。 接着,北京景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会芹女士说:“感谢智库的这个研讨会能在我们麓玉斋会议室举办,我作为在社区生活的一员,从麓玉斋书画院自去年成立以来,为大家搭建这个交流与艺术才华展示的平台,在画院举办的多次书画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作用力,看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良好形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还需要更多的人来推动。那么,这么好的文化究竟以什么方式来体现呢?就今天的议题来说,我想,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谁也不能生活在真空中,谁也不能脱离社区生活,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社区更是人文精神的积淀。书画艺术则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如果把书画当作一个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做好一个点,带动全社区文化的发展,就问心无愧了。同时,在社区书画的活动中,能够多找出一些让艺术界认可、让市场认可的好的书画家,促进他们艺术交流与才华展示的机会,使大家都能够增加、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增强当今中国人一些真正的贵气来!” 来自在北京社区生活工作多年的嘉宾代表、北京朝阳门街道工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赵忠朴先生说:“首先,感谢杨牧青老师的盛情邀请,今天和新老朋友相聚。通过上一两次的简短接触,是我对杨老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能够不遗余力做智库这个大平台,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进社区活动,这种精神是可嘉的。有概念,有目标,上有政策,下有人支持,而且计划庞大,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情,希望今后多总结工作经验,找出缺点,弥补不足之处,把这件事做的更好,水到渠成。第二,如何发展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我想要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搭乘上互联网的这趟快车,扩大宣传面,是有高质量的艺术家能够从社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价值,然后再返还到社会文化的生活当中去,这样书画家,乃至各种艺术家的生活就不是空中楼阁了,有了人民群众的基础,有了艺术创作的生活基础。第三,社区居住生活了许多教授、专家学者,包括书画家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艺术家,关键要发掘这些人才,用正确的文化传播理念和方法,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给宣传、推广出去,我想最简单也省经费的就是多举办各种讲座,多举办书画活动,提高大家的鉴赏能力,提高大家的学习情趣。” 再接着,本次民心艺声-北京社区文化/书画大型系列活动之“韩墨春秋”社区书画作品联展组委会主任、北京望京诗书画研究会会长、著名书法家韩家文先生说:“感谢大家能够相聚在北京麓玉斋书画院,在这里召开北京社区文化(书画)研讨会,这要感谢杨牧青老师和周会芹董事长的热心、热情和大力支持、参与。我在黑龙江插过队,后来调至北京法制日报社工作至退休,再到北京最大的社区之一“望京”来主持书画协会工作多年,就今天的研讨会议题来讲,是非常接地气,很有亲和力。首先,杨牧青老师对书画,对传统文化恢宏与传播、推动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智库要有前瞻性,要把重要的问题磋商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来,期望能够影响社会的文化生活方式,甚至能够给国家层面提出好的建议和报告,便于各个阶层的领导决策者参考。要搞好社区文化,就要把社区的人才发掘出来,凝聚起来,想方设法使社区的文化艺术能够走出去,引进来。譬如,我们这次北京最大的社区之一天通苑社区、望京社区的书画作品联展,或许就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我们曾先后向中央美术学院做了工作衔接,央美‘团委’同意以‘艺术使者’的形式进社区开展艺术讲座,扩大交流层面。同时,我们也计划邀请杨牧青老师以深厚的文化学识、独特的学术见解能够‘十进望京’开展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是社区的书画爱好者有了更佳的学习与交流机会。第二,谈社区文化建设,就离不开社会文化建设,它们二者相互关联,互为作用,这就需要社区联动发展,整合资源和人才。同时,更要利用好社会文化的强大力量把社区文化带动起来,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社区文化生活方式,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路。当然,这些事情,不能离开政府,更离不开政府出台的各项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好政策。社区文化建设,关爱社区生活,应该从自我做起,跟紧时代步伐,唱好主旋律,为国家不添乱,为国家增加正能量的力量。” 来自天通苑社区的嘉宾代表、北京天通诗联书画学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周宗昭先生说:“非常感谢‘智库’能够召开这么好的研讨会,给大家传递了正能量信号。天通苑居住着100多万人,有各种专家学者和书画家,以及各种类型的人才,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社区,是北京的城乡结合部,是北京最大的社区。我们驻会的书画家有70多位,我想这么多的人,无非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如今,青少年们想尽一切办法上‘美院’,其中的一大部分人无非是想出名快,图利早而已,真正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真谛的人越来越少,看着各种花样翻新的展览,在我们这一辈人来说,真感到青黄不接,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真需要有识之士来传承和发展啊!另外,就今天的议题来说,社区书画、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想文化部门或管理者,应给一些力度,是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之间的文化信息能够及时与我们的居民生活联通起来,不能各自为阵,居民想知道的文化信息、文化活动有时间就因不及时而给错过了,或者直接不知道,这在关爱社区文化生活,发展社区书画活动上就有问题。当然,有些客观问题需要客观的来对待和处理了。” 最后,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主持杨牧青说:“非常感谢各位能够在这个窗外飘雪的日子相聚‘麓玉斋’,这要感谢周会芹董事长的大愿心,大善举,感谢韩家文老师悉心的协调联络。我作为一名职业书画家,虽然今天生活在北京这个大都市,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脱离过最基层的‘民间生活’体验,游艺四方,出入各行业,探析风土人情,知道老百姓要什么,了解人民的意愿是什么。今时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改革深水区’的攻坚阶段,‘城乡’从多元化发展到一体化发展,大量的城外老百姓要进城发展,生活工作,置业安家,这势必就促使‘社区文化’要加快建设步伐,改善社区文化生活的方式,能使大量的外来居民融入到一个新的生活空间,有归属感。能是大量的城里原住居民迅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活观念,形成典范。利用书画艺术能够高度浓缩和反映中华文化精华的优势性,以‘老带新,老传新,老教新,老育新’的‘家风帮教’形式,是社区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活力,‘智能社区’并举发展,真正地形成一个‘文化社区’的中国新气象!”(注:以上文字是据现场发言记录整理 编辑:牧青网络 摄影:常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