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敬可爱的罗王与甲骨四堂为甲骨学体系的先辈们对甲骨文字的认识错偏太深了,起初把甲骨文的出现与功用定义为商王朝祭祀占卜之辞的文字,这是犯了致命的学研疮伤!
同志们,回头去看一看西方学人对他们所谓的两河、埃及楔形纸草文字、玛雅文字及拉丁字母文字的出现与功用的定义吧!西方世界从神教诞生的文明,但他们的学人从未讲过他们的文字是因神教王朝需要为神服务而产生且有其功用的定义的啊!(附议:当初西方法国竟然有那么一位从5岁开始翻译古文字的商先生就考释出了楔形文字,以《古埃及象形文字体系》等成为西方对古文明研究的经典教案并成为通行通用的共识了,颇为不可思议的。)
究本因,我们的先辈罗王与甲骨四堂等诸多学人,受传统的汉唐宋以来儒家圣王思想和金石训诂学的影响,导致在认知和思维上发生了根本性的错偏,从而误导着甲骨文自发现120多年来的释读研究进入今天死胡同的局面了,书册一个比一大,一个比一个厚,竟然悬奖巨额诱惑几年了也没考释出几个字来,号称几千位那么的多专家学者、研究生、博士生脑袋都不够用了吗?!反思啊!!(附议:觉得不可发出笑声的是,有学者考释出具有“愚蠢”一词表征和意思倾向的“蠢”字来,虽然考释者极力辩说是用“屯”字意引至“蠢”为蠢动、方国名的“蠢”字意,但是“一‘蠢‘值十万”却成了甲骨文悬赏的一个不争事实,在那么多的未释字中的确不敢让人思议怎么就单单的去考释个“蠢”字呢?难道甲骨文学界“愚蠢”还是“蠢蠢欲动”呢?字以文现,字是心声!)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一:天象为源,生命为本!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
因是,我祈愿辛丑牛年“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再度出山,利用互联网向世界传递,让人们慢慢地明白甲骨文确实不是商王朝人傻乎乎的事无巨细的凡事都要占卜啊!悲前行者之误,哀现行者之迷!——2020年11月6日初稿,2021年1月20日、1月24日修改稿,杨牧青复记于北京

兹复备录一文以供慧者识:
杨牧青:273年15万多片龟甲刻辞 这殷商先人们在干什么呢?
在“中华文明探源”和华夏文化溯本过程中,当前改变对殷墟甲骨文字的重新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要改变"院科派系"师师相传、导师传研究生、研究生维护导师权威的这种学术裙带关系和学术项目与圈层利益的壁垒,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突破认知障碍,清除对甲骨文定性为殷商人崇尚鬼神、凡事迷信占卜形成的文字性质的拦路虎!
若按着因占卜需要才形成的文字思路去认知殷商先人留存的甲骨文字遗物,这是偏差误解的,从出发点上就偏离了方向。
按"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时间自盘庚西迁至殷纣王灭亡这273年间参考计算,今已发现海内外公私藏有约15万多片龟甲刻辞(这还不包括不知道被当做龙骨药材吃掉和还未发现的龟甲数量又有多少)也就是说,当时两百多年间,殷商王朝上层和贵族们每年则需要近5.5万多片龟甲用于刻辞。再算一下,每天又要弄多少龟甲才能满足需要呢?有学者说,这15万多片龟甲上累计刻字达100万之多,这也需要按工作量换算的……
返想一下,难道当时殷商王朝上层和贵族们每天什么活都不干,沉迷于凡事占卜,并安排许多的占卜之人去弄出每天多达近1500片的龟甲占卜之事吗?这整理龟甲到刻辞,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多少人力呢?数学好的脑袋没榆木的,请算一算吧!认识和方法错了,思想与立场的出发点错了,一切皆错,这是对客观的物质世界呈现的一种亵渎和愚昧!
甲骨文自发现至今120多年来,在整理出的6211个字(不计重复的约4500个字)中,认为可释读“隶定”出的约1200多个字(又说1005个字,又有说1500个字等),估计这么多的学者专家被“隶定”的方法弄懵了,犹如老太婆打搅团,越搅越糊涂……是之日,所以我的"甲骨文非卜辞说"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不得不每时每刻必言的大事,或将期以为国家层面的学术研究议事日程了!(详阅本号内“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文稿)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山一程,水一程,山水皆途程……2020年12月13日记于"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