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论议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论议
    云雨楼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发表于2020-05-26 14:36


    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辞说”是可还原殷商及以前的文化文明史,亦即我力倡并主导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之其一。“甲骨文非卜辞说”已经出现十余年之久了,但我预测还需三十来年才能流通呵……








    按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辞说”之思想,现已整理出的6千多个甲骨文字都可以解读的……关键是,一个字奖励5万、10万的,这一下子我就无法解读了。换算下,也就是说剩下的5千来个字就有两亿多到四、五十亿的大蛋糕,如果加上出版发行,那就上百亿……这么大经济利益蛋糕怎么切分呢?这是一个大问题,或许先要进行立一个怎么花用经费的课题研究或项目。








    能解读、符合中国殷商时期那段历史,甲骨文非卜辞说就可以站住脚了。至于多少万、多少亿的奖励金那是后话了。但是若不涉及经济利益解读出来的也估计没有人认可的,首先拥有学术话语权者会打死你的……说你是个离经叛道、草根民科之类,不尊导师之教诲,不见学术印刷物的国家类或院科类的出版物……人微言卑与人微言轻到底是卑的原因还是轻的原因哈?!








    按我说,譬如:



    甲骨文中常见的“卜”字,是表义不同的记事记录的“记”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不同的,所以甲骨文字中“卜”形体构造就很不统一的,一会儿短撇在左,一会儿短撇在右,一会儿短撇靠上,一会儿短撇靠下,或长或短。“贞”字,是“鼎”字的特殊表义形体。“鼎”上加一个“卜”字的指事义符表崇敬先祖的意思。



    就这两个字不要堆写论文已经就可以说明问题的,许多问题是不需要用论文式的去堆写的。关键问题是,如果“卜”不是“占卜”的话,那一百二十余年来以研究、释读甲骨文文的甲骨学大厦似乎就得要拆了重建……问题是大厦内的那些牌位又怎么去安放礼敬呢?








    通过大量资料了知,殷商人脑子没进水,他们不会用、也不敢用“鼎”这种器物当煮食等日常生活用物使用,也并非是单纯的祭器、礼器,而是代表着一种天、帝、神、巫、王权的象征,所以所有的比较完整的甲骨刻字中都有卜什么紧接着贞什么的出现。至于“钟鸣鼎食”那也能出现在丧尽天良以剥削蚕食黎民百姓的贵族精英群体层了,其它群体不会出现这种奢华的事情。








    诚然,自1899年甲骨文问世以来,几代前辈学者对甲骨文研究巨功甚伟,不可磨灭的,但内有许多文字、文义解读和对甲骨文的认识还欠妥,欠准确,欠科学。








    这是由于晚清民国之季,当时在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前辈以“经学训诂、金石考据”等先入为主的“甲骨文是卜辞说”的认知和主导思想,以及盲从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标准界定”的“西化思想”胡闹下,使中华民族本有的甲骨文首当其要的释读问题就陷入了“甲骨文是龟甲占卜写辞”的研究困惑与死胡同了,也导致120年来至今将整理出来的6200多个字无法准确的解读和释义,还至文字的本义本源。而拥有、掌握学术研究话语权的阶层,往往在学术象牙塔的圈、层和人文社科项目课题研究的堡垒中一框萝卜萝卜一框的打转转。








    其实,甲骨文字不是龟甲占卜之辞,是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辞说”之观。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在诉说、记录、承载着上古中华文明的一段殷商文化文明史,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鲜活的面孔,字字含情,字字有义。








    对“甲骨文”学习时日久了,就会感受到每一字都会说话,每当静夜入寐,似梦间就能听见这些古文字向先生我说话,诉说它们的苦衷……它们,有血有泪,有喜有悲,有欢有愁,有的手舞,有的足蹈,有的金戈铁马,有的河水涛声,有的仰天长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媚显世态,有的争斗不息!








    虽然“甲骨文非卜辞说”已经出现十余年之久了,但我预测即是在当今网络传播极快、极其透明公开化和相对的来说重视民间学者研究和言论的“新时代大发展”期中,估计还需三十来年“甲骨文非卜辞说”才能流通呵,因为待“离九运”这一元二十年结束了才能再开新局!一一2020.5.11杨牧青记于京华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