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杨牧青 艺术室            

       画家吧 » 杨牧青 » 水墨巴蜀 己亥谷雨杨牧青蓉城行记 发表回复】 【发表新评论】  

      主题:水墨巴蜀 己亥谷雨杨牧青蓉城行记
    匿名
        1# •   发表于2019-04-25 23:31


    水墨巴蜀 己亥谷雨杨牧青蓉城行记



      题记:2017年12月7日(农历丁酉十月二十日/大雪节)“水墨巴蜀·杨牧青中国画写生行暨川府文化问道”大型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在四川梦康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斌先生和四川多位有识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拉开帷幕。

      自后,“水墨巴蜀”也成了我在“天府之国”一切文化艺术活动的念头和因由。这不,机缘巧合,己亥谷雨时节,受”慧香黄君“和”梦康酒业“相约,蓉城之行的记录将会印证来日的人生印迹不是虚妄的!——2019年4月24日杨牧青于北京






      按,广成子、岐伯、释迦、姜子牙、老子、鬼谷子、张良、东方朔、孔明、耶稣、徐茂公、张三丰、丘处机、刘伯温……等均是“天师”的不同形态在人世间的映现(化身)。



      天师本是替天行道、布教的人,师本为上古巫、觋之体系,秉持传承、教化人文知识之责,因不断的兵伐、出兵前祭旗等而转化为师旅之义。甲骨文“㠯(师)”有祭祀意意,汉许慎《说文解字》以小篆解字,他没见过甲骨文,并且古籀文他那个时期人们大都不认识了,所以许先生说文欠妥当。



      依先生我说,中国(也是全人类)上古“天、人、地”之间的“心法”有四次大灭绝,一为轩辕黄帝时期绝地天通,二为周礼宗法建立,三为汉儒政学推行,四为近代工业科技文明行施。但是,中国上古心法数万年来(至少有五万年)从未灭绝完,每隔五百年、五千年或两百年、两千年,或应急五十年就有一些“圣哲”从“天门开、贤人出”(《奇门遁甲》有数语玄机尽藏)中履行天师之职责,所以人类文化不会直接性的大灭绝的(人不是猿猴进化的,这个进化论是错的)。



      天师转为帝师,以太子太保、太傅等出现,是经世致用的一种反映。实质上与天师已经相去甚远,此师非彼师。三国之后千余年以来,天师出世者少之又少,按佛法讲,是佛少而魔越来越多。故今时之世,全球从生态、资源、人文等方面大都有危机感啊!

      一一2019年4月19日早晨杨牧青随记于前往蓉城的路上,因见朋友圈有人说天师的史料等话题,故有此记。






      上图:此地疑似广元一带,云雾缭绕,很有风景,因动车飞驰,窗外的具体地方不清楚。2019年4月19日中午。



      蓉城行吟

      杨牧青

      2019年4月19日深夜



      我欲乘风上青天,谪仙危言蜀道难,

      梦里三星娃子乐,蓉城水墨入画卷,

      蚕丛开国何茫然,杜宇化鹃归林野,

      八阵风流如云烟,草堂琼浆思古贤。



      注:在宾馆夜观蓉城气象,思想自身行迹,故有此诗油然而生,随之分享在朋友圈。诗,诗以言志,文以抒情,字以记事。作诗,最忌无病呻吟,也最忌为了某种格律而刻意去添脚凑韵,或为诗奴之状而无法出其藩篱!

      因此,于2007年时我就撰言立论以倡导“新诗词”之理念,撰写有关文稿,旨在——就是打破传统的唐诗宋词平仄、格律、词谱等弊病与束缚,将其改良以适从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并以“即兴吟诵、音宣于情,言表心声、落笔见文”的基本思想,继承诗词文学的一些写作方法和优点,促使诗词这一文学艺术更具有时代特征和大众化、普及化的意义。(详见百度百科《新诗词》条目)



      香光庄严 行艺布文

      因缘如是 慧香黄君

      注:本次蓉城之行,全在慧香黄君工作室和钓鱼台酒刘总的盛情安排下进行的,人生一世,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没有几个知心的好朋友呵!






      上图:题写”慧香黄君“四字,解读慧、香、黄、君的古文字释义。”黄“字本寓象寓意为一块玉用类似矢(箭)把其串起来之象形,意为人执黄玉号令而行至城郭(甲骨文有黄字中间就仅是个口)。

      读《山海经》内的一些祭祀仪式和甲骨文”黄“字的一些字形构造,于是这个黄帝的”黄“字的意思就会全部弄清楚了,并不是什么土地、龙的传人、部族图腾是黄色等解说。我们知道,古人造字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按一定的天地自然万物形象和规律而造字的,以期表象、表意、表义,再至表声、记事、述史。也因此之契机,就能将轩辕黄帝为什么叫”黄帝“而不叫”皇帝“的深义弄清楚了。

      黄帝,这是执玉号令的人。玉应是黄色的,白玉大多用于山神祭祀。帝,比巫、觋低一个等级的首领,但是也具备通神、拥有并掌握人与神之间的权力的人。2019年4月20日深夜于蓉城。





      

      上图:题写”国魂家脉“。适逢应”慧香黄君“之邀从中原而至蓉城专门从事”根文化“的学者黄海涛先生,在黄先生讲述完《中华传统礼仪》精彩的分享之后,期间写就了”国魂家脉“四字,国家之魂,家族之脉,都是中华民族的”根“,人人不能忘记此根,才能将不忘初心做的更加接地气、接底气!2019年4月20日。











      上图:题写”爱无疆“。书写期间,我说爱不分大爱小爱的,都是无疆的。后来深夜以诗发至朋友圈,曰:



      慈念行善三十秋,大凉山中续前因,

      爱无大小亦无疆,勿勿孑氓水墨留,

      他年娑婆若相见,嫣尔一笑须菩提,

      化得尘世三俩人,南川再携叶大士!



      注:叶树元先生,四川三台人,三十年来倾注全部爱心,资助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等不同民族贫困山区的孩子念书……救助4800多个孩子!“你说普通人也能做点慈善事业,你用行动把自己的信念抒写……”这是一首歌曲中的两句歌词,歌名叫《再叫你一声老爹》,是专门为三台县一名普通公务员叶树元创作的,先后荣获“感动中国”候选人、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绵阳市助人为乐模范、绵阳十大杰出志愿者、四川十佳慈善之星、北京奥运火炬手、慈善中华行杰出贡献人物贡献奖、四川最美邻居“金熊猫奖”等奖项。2019年4月20日。

      上图:相聚期间,我谈及”中医“也就多言了几句,并于2019年4月21日早以偈语的形式发至朋友圈,因属闫洪彬小兄弟手机摘录了现场,点赞者还不少。

      偈曰:

      神农夙愿,岐伯宿植,

      黄土先生,迹于天府,

      饶舌示相,三千微尘,

      声亢腔俗,言之几几,

      上医养性,中医养命,

      下医治病,性命融一,

      内彻外达,天人无分,

      辛辣苦兮,世态之浑噩,

      何来君臣佐使乱炖尔?

      望帝福佑,膏泽书典,

      都江分流流不去彪炳史册!






      上图:教育是文化之根,国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兴建高质量的民办教育是国际教育融合的理念之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体现方式之一!一一杨牧青随记。

      备注:2019年4月21日,适逢贵州省军区政治部原主任、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副 肖茂光少将一行到四川绿然科技集团旗下的绿然国际学校参观、调研,我有幸添列,一并前往学习,故有此数语以记。

      上图:2019年4月22日回京途中随记,诗曰:



      长路不断,

      望不尽秀水青山,

      书生非好汉,

      忆浮生,

      昔如梦,

      不用掰指行程已过万,

      今日一枝枯笔,

      满眼写就了合和因缘,

      神州河山大好,

      孑然一先生乎?

      上图:2019年4月22日回京途中见”乡村振兴“随记。



      乡村振兴其实很简单,N年前我就说,建议某些决策机构和部门,制定大方案,要向中西部大力投入基础建设力度,把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提高若干倍和量级,实行户口、教育、医疗、福利这“四大核心民生”要平等化、公平化、透明化,不能江河湖海的任意胡闹,要谦虚学习优秀、超前的治国方略,中国公民一张身份证走遍中国大地都没差异化,人人凭能力生活,凭不同的劳动方式生活,等着扶贫不行,只能救残助弱,全国三百多座城市可解决40亿人口安居储存量,关键是各个城市之间要联动布局与规划,特大城市要反哺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培育元气,输出人才,各层级减少拍脑袋上项目的面子与形象工程,腾留出大量的土地、山川、河塬空间,进行发展高效的、立体的生态农科园!一一2019年4月22日杨牧青复记。





      上图:汉中一带 2019年4月22日回京途中



      当多向外看几眼汉中平原,就会明白当年诸葛亮为什么要从豫州南阳入川后又要出川平定天下以匡扶复汉室啊,所有具备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明白此中奥妙。可惜,当年三国那么多的英雄豪杰除早逝的谋士荀彧之外,没有多少人明白其中深义,就连司马之才也不能上续汉家张良之谋也,悲哉先生诸葛,天劫难逃!



      汉中,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已有较为成熟的聚落形成,遗址今保留有一处保存基本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夏代,境内有褒国。《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殷卜辞中有“伐缶(褒)与蜀”记载。

      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秦厉公26年(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史记》中写道:“伐蜀,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



      商秧变法后的秦国,成为日益强大的军事强国。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吞苴灭蜀,褒汉之地尽归秦。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西汉初郡治迁至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境内)。东汉初郡治复还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汉中郡隶属于益州刺史部。一一杨牧青行记

      上图:2017年12月7日(农历丁酉十月二十日/大雪节)“水墨巴蜀·杨牧青中国画写生行暨川府文化问道”掠影。



      相关阅读:

      水墨巴蜀-杨牧青中国画写生行吟兼纪游二三事

      杨牧青登子昂读书台词兼水墨巴蜀写生子夜感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哀婉诗圣杜甫五十九岁的短暂人生

      四川大学创研所专访:杨牧青书画艺术心识与器量























































































    本帖由画友自主发表,不代表本站和画家观点,据此产生的私下交易,画家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编辑】【引用 IP:已记录    
    发表新评论】【发表回复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