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鸭子上鸡架乎还是凤凰多梧桐树少?
思考,出路,考生,美院,艺术
画家+智库=分享+思考:
考进美术院校能有用吗?
急赶的鸭子能在鸡架上呆住吗?
是凤凰多还是梧桐树少?
自改革开放这多年以来,艺术教育乃至文化、道德教育大概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了吧。很多很多的各类”大学“不在自身教学质量上去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谋足出路,而是“应时”兼并院系,画圈校园面积,“顺便”扩大体量,促改招生计划,大有群雄逐鹿之势,就连一、二、三类的理科式的院校也不在自身强项上去锤炼,而是赶时髦、追潮流,开设艺术门类。目的很清楚,方向也很正确,只管一条:有名额、有生源就能有钱赚,且美其名“解决学生能够就读高等院校的困难”。
如今,美术院校百分之九十的”毕业生“都做不成艺术家,毕业生只能在美院旁边租个房子,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冲刺班。然而,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办班的,大都是连自己都没有弄清楚、搞明白艺术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就敢于开班,就敢于”教学“,就敢为”人师“,照猫画虎,照本宣科——这一点太可怕了,若深想,令人透心寒!据知,中央美术学院附近就有400多家这样的培训班,全国各大美院、各大二级艺术院校均如此象,上行下效,加上各类“老教授班”“导师班”“名家工作室”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冲刺班,连片连群的开花!
可是谁又能对这“无果花”而负责呢?
但是又有谁思考过?又有谁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呢?
家长、亲友们耗巨资和精力让一批“艺术败家子”在美院旁的画室中苦练基本功、笑练人际应变能力,练考试科目,练找门路的胆略。然后,如此那般的就好不容易考上了所谓的”艺术殿堂“。但是,毕业后却又找不到工作前途,找不到艺术出路,在社会上飘荡了些时日之后,感到要成一位艺术家的前途太渺茫了,而且也太过于艰辛了。如此一来,几番沦落,几番激情后就弄明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能去牛群内找羊毛”的道理。于是乎,莘莘学子怀着辛酸痛苦而又似是而非的明白姿态,又开始办班了, 反正古语说的好,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然后,下一代艺术学子再进画班,再入美院,毕业后再又办班,好比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这一点太可怕了,若深想,真令人透心寒啊!
此小文是与微信艺友聊天有感而出,若没有艺术天赋就别在艺术道路上去折腾了,省点力气,学些其它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更甚者,求艺术若不遇”洞彻慧达的明师“而遇上”敛财收徒的名师“那就完蛋了,不是你去玩艺术,而是艺术玩了你啊!同时又想起了2011年7月31日《牧青心语:奉劝艺考培训生的几句话》、2014年6月23日《别以瞎眼识英雄:如何去辨别当今的艺术家》、2014年11月20日《跪拜是一种恶性因果的潜规则与明目张胆的再体现》、2015年2月11日《杨牧青:美院科班为啥不如社会职业画家有市场?》等文稿临屏写就,此中图文请勿对号入座!2015年10月17日杨牧青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