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买画
卖画
找画家
看画展
找美术馆
我的画室
我的画室
•
修改个人资料
•
推荐画家
•
提交美术馆
•
发布新闻
•
我发布的信息
•
出售中的作品
首页
﹥
画家档案
﹥
苗重安 艺术室
对不起,您没有本画家艺术室的管理权或者尚未登陆!
【
获取管理权
】【
画友登陆
】
苗重安
画家档案
代表作品
画家相册
相关画展
新闻文章
在售作品
印鉴著作
艺术观点
画 家 吧
苗重安 微官网
微信扫一扫
画家吧 »
苗重安
»
盛世青绿中国第一
【
发表回复
】 【
发表新留言
】
主题:
盛世青绿中国第一
• 留言编辑
= 注意事项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苗重安从艺50周年山水画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07 文件来源:admin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联、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陕西国画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承办的《苗重安从艺50周年山水画展》于2008年12月16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陕西省有关领导、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广大美术工作者以及一批从北京专程赶来的美术界专家名流数百人参加了开幕式。 苗重安先生担任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和院长长达25年,为陕西国画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领导画院工作期间。为画院引入了大量人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著名画家获全国大展金牌的就有6位,其它奖牌更多,陕西国画院也因此获得了金牌画院的美誉,在全国声名大振,完成了长安画派之后长安画坛的新崛起。 苗重安先生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山水画家,曾师从山水画大师贺天健先生学习,并坚持长期深入生活,游历了祖国大江南北及世界许多地方的名山大川,写生、思考、研究,最终形成了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山水画个人艺术风格。 他多年致力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歌颂,生生不息的黄陵古柏,咆哮奔腾的壶口瀑布,东方红的故乡,三江源头的辽阔美景等都是他表现的对象。他的作品在起伏跌宕中充满了一股朝气,一股生气,色调明亮,节奏明快,,给人以荡气回肠,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 在苗重安山水画展开幕式后召开学术研讨会上,有来自首都和省内的50余位专家学者、评论家发言,大家对苗重安先生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表现的是中华民族深沉广阔的胸怀,体现了一种勃勃生气和宏大精神。以下是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 在全国美协代表大会上,中国美协吴长江先生做了“熔铸民族精神、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报告,我看苗先生的作品在山水画领域里完全实现了这样的目标。苗重安先生是长安画派第二代的著名画家,也是和我们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在山水画领域,他的画在表现宏大叙事场面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比如他的黄河系列和丝路系列,把自然、人群、历史、民族结合在一起,通过山水画作来歌颂民族的崛起,来振奋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画坛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山水画风格,而苗先生的山水画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的“为祖国山河立传”,他在这一方面不断地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艺术道路既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又是“放眼世界”。他不断地在世界各地进行艺术交流,不断地汲取国际上的艺术营养。长安画派老一代的艺术家已经把近代写实的传统和古代写意的传统结合在一起了,苗先生的艺术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的水墨写实和五代两宋“图真”的传统而且灌入了汉唐深沉博大、灿烂辉煌的精神,又有唐宋青绿山水画强化色彩表现的传统,还引进了西方画色彩、色调的因素。他作品的两个代表系列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民族精神的不同方面,比如丝路系列:通过表现丝路神秘、神奇、神圣的境界,来歌颂民族不屈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苗先生的画是严谨的、充实的、深沉的、雄阔的、磅礴的、辉煌的、雍容的、大度的,他把一些不太好结合的因素,比如说写实和装饰,造型和笔墨,具体描写和城市符号等等看似相互矛盾的因素用最大的揉力,把它结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苗先生的山水画在当下山水画创作中具有两个重要意义:一个是史诗感;一个是庙堂气。“把山水画作为历史来画,作为史诗来歌颂”,这是非常重要的创造。他不是画个人具体的感受,而是画民族的忧乐,这表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现在的国画提倡的书卷气和山林气比较多,因为书卷气是文化底蕴和文化血脉素养的流露,山林气是回归自然、忘怀得失心境的表现。而殿堂气则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是最重要的,它是恢弘的气度、盛大的气象、英雄的气概,是国家和民族群体性的诉求,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关怀。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 陕西作为全国的文化大省,其文化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沃土之上才能孕育出苗重安这样的大家。他的作品可以概括两句话:胸怀壮阔、笔笔纤毫。他的作品视野开阔、气势恢宏,而细微之处又有深入的刻画和塑造,这两点的融合非常不简单。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和影响力,我认为首先是苗先生对黄河故土,对陕西和山西有很深的感情,这样的感情体现在他对艺术事业很纯粹的追求和执着。第二是苗先生对艺术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他曾多次拒绝从政,而执着于艺术创作,这个就体现了真正的文人和艺术工作者的素养。也正因为这样的精神,他才会在山水画领域中越钻越深,他作品的面貌也就越来越突出,这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非常可贵的。第三是他能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广纳各种艺术元素和艺术语言为己所用。他学画在西安美院,之后又到上海画院学习,这样的经历使他的创作语言很丰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仅有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有西洋画的焦点透视,还有大块的色彩渲染。比如说他画的水,既有有传统的笔墨线条,也有西洋画的倒影、反光的处理,他把这些元素融合的很好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以上三点再结合了苗先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努力,以及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事业的热情,最终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今天我参观了画展,感触很深,尤其欣赏《龙羊峡的黎明》,这幅作品无论从构思、手法和整个画面的完整性等方面最能代表苗先生的绘画风格。 我建议苗先生在今后的绘画风格上能放开、放松一些,再潇洒随性一些。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山水画家): 从苗先生的从艺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的这批艺术家所走过的道路。苗先生用他的艺术表现了他的思想,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包括在历史长河中艺术思想的演变以及国家和民族的风雨变迁。他用山水画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民族意识和人性观点。他的作品让我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是全景山水和小品山水,中国画早期是以全景山水为主,全景山水气象万千,既可以近看又可以远观。特别在当今画坛,山水画有一个阶段性的趋向:“小格局、小构图、小趣味、小桥流水”,这虽然也能表现画家的个人情怀,但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行为观念还是存在着距离感。而苗重安的作品,特别是他九十年代以后创作的作品,在我们古代的山水画里是找不到同一类的。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画家必须要跟随时代,否则就要被时代淘汰,苗重安做到了这一点。第二是他的作品不管大幅或小幅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雅俗共赏的特质。画家们喜欢雅赏,老百姓喜欢俗赏,画家要做到雅俗共赏是一个两难的境地,而苗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第三是关于中国画的色彩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画颜色越深越好,画道之中,水墨当为上。苗先生后期的山水画,色彩十分丰富,这又与他作品的殿堂气有关,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画面感。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个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到底是水墨最为上,还是色彩最为上?苗先生的山水画又叫新青绿山水,我十分欣赏他的《华山》,这幅作品更具青绿山水的特点。再有就是他的作品里具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学院的传统,一个是继承了老师贺天健的传统。相比来说,学院的传统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更多一些,我作为他的老朋友,建议他弱化学院派的色彩、透视、素描等元素,而对于贺天健山水的笔法、皴法、墨法等方面再重新反思、重新回顾。 张渝(著名美术评论家): 今天很荣幸能参观这个展览,苗老师的这次展览是一次丰盛匮乏的展览。首先这个丰盛是说苗老师从艺五十周年,这五十年的艺术积累和探索,在这次展览上有一个丰富的呈现。第二,是这个展览的匮乏,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艺术的成长都源于匮乏。苗老师从六十年代就到上海跟随贺天健老师学艺,主要学习了文人的图式和笔墨,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来看,并不匮乏这一方面的艺术知识和艺术传统,所匮乏的是中国画艺术六十年代在西北崛起的长安画派的传统。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崛起正是长安画派在西北的崛起,而不是在上海、南京、杭州、天津、北京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文人画已经有一些大师了,创新的程度相对于西北来说比较弱。我记得俄国有一位艺术评论家曾经说过:文学统治画家,必须坐在休耕的土地上。当时中国绘画的“休耕的土地”就是西北大地,就在这样的土地上长安画派崛起了。苗老师在上海学习后又回到了西北,在长安画派的影响下,在当时中国画所匮乏的“关注民生、关注写生”的传统影响下,苗老师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形象和话语资源,在这样的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他的作品突出了国家形象,振奋了民族精神。 我总结,苗老师的作品有这样的几个特点:1、他的作品不长于表现艺术想象的难度,而长于表现生活中的精神。2、他在关注作品的艺术意义的同时,决不放弃作品的社会意义。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是排斥社会意义的,认为“大众是我们的敌人”,而苗老师的作品是为“祖国山河立传”。3、他的作品不是“老谋深算”的,是长枪阔笔的,像长诗一样表现了狂热的升腾。4、他的作品讲究气势胜于讲究笔墨,为了追求一种直接大气的表达,往往忽略了笔墨本身的塑造。正如一句话所说:非凡的意境可以挽救一种平庸的韵脚,而多么出色的韵脚也无法挽救意境的空虚。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首先我感到苗先生是个很刻苦的画家。我们画画讲究两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至少做到了行万里路。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他走遍了祖国的大山大水,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笔记录了下来。第二、他是个执着的画家。他的目标和方向很明确写实山水,执着地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苗先生五十年代在西安学到了长安画派写实山水的传统,六十年代又师从贺天健先生,笔墨技法的运用逐渐成熟;最后文革时期在延安,他的作品也表现出了非常沉稳的气息,他一直沿着这样的道路执着的走下去。他创作《龙羊峡的黎明》的时候是1984年,这个时候是中国画最困惑的时期,各种声音都有,但是我们从他的画中看到了苗先生是不为外界所动的,始终是非常执着和明确地进行自己的艺术探索,始终都是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不断进取的。苗先生的艺术道路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五十年代以来为中国的山水画变革所做出的种种尝试以及这样尝试的利弊得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第三、他是一个很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画家,苗先生作品表现的光影和山石质感很具有自身的个性风格。他对色彩的运用,包括运用笔墨的关系把光影游离的效果,和这样光影笼罩下的对象的质感都让我们很真切的体会和感受的到。 王振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培训学院教授、山水画家): 这次来西安看到了老朋友苗重安先生的画展,看到了那么气派的作品,那么多大幅的作品,我感到很激动!苗重安是中国青绿山水数量第一人,我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殿堂气,每一幅作品都那么认真、那么严肃、那么下功夫。 苗重安作为长安画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是紧随时代的,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当代画家青绿山水的画家寥寥无几,画大幅的青绿作品就更少了,而苗重安一直坚持这样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探索。 费秉勋(西北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 我主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苗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在绘画领域就好像老舍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一样。陕西的文学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有扎实的生活根基,讨巧的东西不多,想象力也不丰富,我就用陕西的文学来形容苗老师的作品,这两方面都受到了地域的影响。 沉寂深厚的黄土,纵横起伏的沟壑,奔腾而下的大河,这是苗重安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他在成长中经受过诸多的苦难和沉重劳作的磨练,自然环境、家庭情况和个体秉性这一切形成了苗重安好胜的性格和之后的艺术追求。我认为他是用严正博大的情思寻求着相应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作品正面写实的风格。他的画也抒发情志,但这样的抒发是通过作品完整的结构、风姿和气韵去实现的,保留着个体形象的主干,因此这样的作品大都呈现了一种严肃、庄重的格局。如果拿画人作为比喻,别的画家也许注重用衣带的飘动,眉梢的飞扬,以及留下的足印来表现人物;而苗重安选取的总是头颅和躯干,无论从表现方法还是表现角度来看,他采取的都是最正面、最基本、也是最费力的办法和途径。从当世的山水画来看,有很多人都是急于创作个人绘画的面貌,但又无暇修习传统,我感到这样的作品都是无根无蒂,笔下的表现是无序、粗乱、惶恐、简率或脏污,有些人也在尝试摸索出一条道路,但往往面对的是狭小的境地和自身的瓶颈。而苗重安的作品则融入了积极的爱国情思,表现的是一种“大我”的情怀,不是一己的气量,能够抒发对中华山水的热爱和拥抱之情,气象雄浑博大,因此这样的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说到秉气,我从他的人格和绘画想到了孟子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从笔墨到构图不俏皮、不惊呼,然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敬仰,从而可以看出他的敬业精神。苗老师在从艺的五十年里,他这样的画风只有加固和加深,而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旁骛和游移。在当今无比扰攘躁动的世风中,他的那种专注淡定的状态,我是非常敬仰的。苗重安对生养自己的自然山水是一种敬畏,而不是亵玩,几近于一种宗教的虔诚,他怀恋黄河,一直以来在母亲河的怀抱中充实自己的艺术构想。“莽昆仑,阅近尽人间春色”,“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些帝王文人的诗句都能来形容苗重安山水画的气象。这样的气象也有十足的崇高感,不仅仅是画风宏大,它以画家多少年探索出的绘画语言,诉说出特有的崇高的韵味,重现于受众的眼中,形成固有的震慑力,这是苗重安绘画独有的特征。他的作品最适于在高档的大场所中,面对公众,造成环境的庄严肃穆,使受众心灵得到升华。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 苗先生从艺五十周年正是我们共和国美术史发展的五十周年,特别是山水画发展的缩影,因此今天的画展非常有意义。从他个人来讲,我们看到一个画家、一个美术事业家五十年的历程。他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还是艺术机构的管理者,他创办管理画院,和一名纯粹的艺术家不同,也代表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特点。这种现象对于我们进行美术史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就是在苗老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长安画派的发展和延续,苗先生是长安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和第一代的作品有着怎样的联系,在第一代石鲁、赵望云的绘画基础上有怎样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新中国美术史上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为研究长安画派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苗先生山水画的特点是史诗感和殿堂气,我认为他在当今的山水画领域里是一个真功实能的画家,他的作品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他的真功实能不仅体现在对笔墨的运用,也体现在对时代的把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最后,我觉得苗先生的作品也有短处,我认为他在大幅作品的笔墨表现上稍感平淡了一些,他对丘壑的大开大合掌握的相当娴熟,但笔墨张合度的把握和节奏的掌握可以再放开一些。 王宁宇(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这里我就想到程征写给苗老师的文章,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将军气”这个将军气实际上是唐代青绿山水刚开始所提出的。这个将军体本身是体现了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胸怀。还有刚刚各位先生提到的殿堂气,其实就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主流的感情、主流的艺术形态、主流的一种思想形象,这个东西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拿美国来说,他们取悦于人的动画片“狮子王”其实充满了他们的国家意志,所以说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能成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代表。对一个艺术家不能求全责备,只要能在一个方面站得住,就很了不起,苗老师胸怀比较大,格性特点非常强烈,03至04年这批画我非常感动,非常灿烂,非常明亮,《黄河入海流》这幅画有新时代气象,别人画不出来,青藏高原这批画用大光影表现,点缀以藏式建筑,表达出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的精神。苗老师继承了长安画派的精神,在生活里掏腾画,而不是在书卷里掏腾画。 戴希斌(西安美院教授、著名画家): 我今天来参加苗先生从艺50周年的山水画展心情非常的激动,因为苗先生可以说是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的山水画家。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这一批画家都是共和国培养的,61年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羡慕他;因为他是我们学校又红又专的高材生,后又被选拔入贺天健的工作室去学习,我们在苗老师的绘画语言里面可以看到贺天健的风骨和神韵,特别是在他早期的一些作品里面都看得很清楚,当然他也直接受到长安画派第一代画家的影响,“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苗老师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记得,长安画派的“一手伸向传统”就是针对当时的时弊,解放初,在我们不重视中过画、压制中国画、排斥中国画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而且要坚持我们革命的艺术观,又要“一手伸向生活”,那么到了今天社会转型时期了,苗老师依旧孜孜以求地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而且他对生活和事业比老一辈的长安画派的眼界更宽广了,这是时代给予他的机会,比如他画的《轩辕黄帝庙》《黄河入海流》《青藏高原》等等这些宏伟巨制,大家叫他“庙堂画”,但是我认为这是时代的产物,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不是只在画室里追求一些自己的情趣,必须和时代仅仅相连,苗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汪为胜(著名美术评论家): 我的感想有三点:第一点就是苗老师为人非常宽厚,像长者一样对待着我们晚辈,在我策划大大小小十几个展览中,苗老师每次都给予鼓励、支持和关怀,使我也非常感动;第二,苗老师为人正气,肯为他人处理办事,值得我学习;第三,他甘做绘画事业的垫脚石,这是很不简单的。苗老师管理画院和举办全国首届画院双年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所以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强调传统笔墨的今天,苗老师的展览是否给我们引申了一个新的意义,就是“笔墨与时代同行”。我记得:十七世纪有位“苦瓜和尚”在他的画语录中写道“笔墨当随时代”;二十世纪另外一个艺术大师也极力提倡“时代变,笔墨不得不变”。尽管这种声音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他们都充满哲思的理念。 我看了展览以后,深深感到苗老师为我们表明了笔墨与时代创作的态度。确切的说是笔墨和笔墨传送的视觉符号,在确定笔墨紧扣山川神韵的前提下,实现了新的自然生活,将美丽的山河赋予新的笔墨之上,带来全新的感受,又将奇妙的景色回归到笔墨之中,这是打破传统界面属于过去的表现方法,以宏观的把握中国画并具备了通俗化的因素。这次展览汇集了苗老师创作50周年的代表性作品,包括早期的速写,小品到最后的丈二、丈六巨尺;我们清晰的看到了画家的艺术发展历程。所以说我不仅看到了画家从崇山峻岭写华夏之魂的壮举,又从雪域高原、青海湖畔抒写的丝路风情;展览无论是抒情的、写生的、具象的表现,还是高远、深远、画面的处理,所以说苗老师不仅具备笔墨对象的表现技巧,而且具有驾驭和把握无规则多变的能力。 霍绍亮(原文化厅厅长): 我和书画家打交道几十年,交往几十年,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个著名的书画家非常难,而且作为能够管理、组织、领导书画家更不容易,苗重安先生在画院做院长20多年,所以我说苗重安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功不可没的组织管理工作者,他为了美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他为了国画院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国有影响,为了培养人才为了陕西的艺术事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组织到北京、南京办画展,为了我们长安画派能够在今后有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花费了多少心血,不知道想了多少点子,可以说绞尽脑汁;如果说在陕西的画家里选一位无私奉献对社会贡献最多的应该就是苗重安;所以苗重安这方面确实是难能可贵,他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少艰辛,但是最后他成功了。如果让我写陕西美术史,我觉得苗重安应当有一页,或者很好的一页。 王有政(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 陕西画院的组建筹备的那段时间是非常困难,霍厅长刚刚说的那些我都是亲眼所见,确实是很不容易,所以刚才刘龙庭先生说一句话我很感动,他说:“苗重安先生有一种人格的魅力”;还有就是作为领导他能够平易近人,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记得当时陕西国画院是“奖牌画院”,就是有奖牌的画家才能进入画院,苗重安能够把我们画院的每一个人得什么奖都能背下来,不厌其烦地给来宾和领导介绍,宣传画院。画院能够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真的不容易,我经常开玩笑说:“没有苗重安,就没有陕西国画院”。他的画在全局观上的突破是较强的,还有一点就是苗老师经常深入生活,经常采风,过去是跑遍全国,现在是跑遍地球,这是他的艺术创作取得诸多突破的根本所在。最后祝苗老师画展圆满成功!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画院概况 | 最新动态 | 作品展示
版权所有 陕西国画院 陕西国画院官网 陕ICP备:05451126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36号 邮编:710016 网站建设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系统设置
|
隐私权保护
|
城市导航
|
艺术网站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
鲁ICP备10209082号-3
-请选择页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