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买画
卖画
找画家
看画展
找美术馆
我的画室
我的画室
•
修改个人资料
•
推荐画家
•
提交美术馆
•
发布新闻
•
我发布的信息
•
出售中的作品
首页
﹥
画家档案
﹥
苗重安 艺术室
对不起,您没有本画家艺术室的管理权或者尚未登陆!
【
获取管理权
】【
画友登陆
】
苗重安
画家档案
代表作品
画家相册
相关画展
新闻文章
在售作品
印鉴著作
艺术观点
画 家 吧
苗重安 微官网
微信扫一扫
画家吧 »
苗重安
»
liao
【
发表回复
】 【
发表新留言
】
主题:
liao
• 留言编辑
= 注意事项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内 容:
您的位置:中国艺购网首页 >> 神州艺览 >> 文学美术 黄河之子——山水画家苗重安的艺术之路 华夏经纬网 2009-8-26 信息来源:山西新闻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著名国画大家苗重安 苗重安(左)与罗铭老师看作品 黄河源流 368cm×146cm 创作于1999年 苗重安画 龙羊峡的黎明(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 苗重安 画 我们研究苗重安的艺术道路,最终还得归结到他的艺术创造,即一大批表现黄河流域和古丝绸之路人文自然景观的山水画作品。笔者认为,可将苗重安山水画创作的缘起、经过、风格形成和艺术特征概括为“一种精神”、“两个法宝”和“三大传统”,而又贵在一种精神。 苗重安,1938年生,山西运城人。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师从贺天健先生研习山水画。1980年,负责筹建陕西国画院,原任陕西省国画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现为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联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6年,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视觉艺术评审委员,西安交大、西工大、中国人民大学、西安美院等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河山画会副会长等。其山水画作品多表现黄河流域与丝绸之路的人文景观:“为黄河立传,写华夏之魂”,“重走丝路古道,弘扬汉唐雄风”,其画风写意,意境开阔,深雄博大,颇有诗意。作品《黄陵古柏》、《一览众山小》、《龙羊峡的黎明》,先后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全国美展。1991年,《春回高原》参加纪念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1992年《北国风光》、1996年《翠嶂峥嵘》先后参加“黄河”、“三峡”全国专题美展;《黄陵古柏》参加百年中国画展;先后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北京火车站、中央军委、北京会议中心等单位创作了《轩辕柏》、《壶口飞瀑》、《延水长流》以及金碧青绿山水《群峰竞秀》、《香格里拉》、《梅里重峰》、《走近喜马拉雅》、《风雨过后春更浓》等巨幅作品。作品曾在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并讲学采风。 编著有《贺天健课徒画稿》一书,先后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并有多种版本的《苗重安画集》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 2008年,由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联、西安美院、陕西美协在西安主办《苗重安从艺50周年山水画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苗重安》。同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苗重安殿堂绘画《青绿山水》工作室。 ■关于“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画如其人,作品的气度反映了画家的精神气度。苗重安在人生的历练中逐渐扩展了自己的胸怀,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他说“山水画的本质是画人的。领悟山魂,探索画魂,追求民族魂。” 从创作黄河系列作品开始,他就没有将这些山山水水仅仅看作好看的风景,而是作为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来对待,从母亲河的发源、奔流不息以至汇入大海的历史去探求民族精神,并无数次不畏艰难险阻,深入到黄河发源地和流经地,深入生活,画了大量写生,拍摄了数万张素材照片。之后,他给自己定下了崇高的目标和志向:“为黄河立传,写华夏之魂”。 苗重安生长在黄河流域,对此有着特殊的情感外,更基于它在这条哺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那奔腾不息的气势,以及流径之地的崇山峻岭、高原川道人文和自然景观中,领悟到了我们民族那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惑受到了民族成长的艰辛和因此带来的欢乐和振奋。 有了这种精神领悟,画家热血澎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和坚不可摧的毅力。苗重安最早画黄河开始于1959年到三门峡水库工地写生。从那时起,年复一年,他跋涉往返在大河上下。上世纪60年代末,黄河渡口不乏裸体船夫,古铜色的身躯一丝不挂。拉纤时十几个船夫排成一行,喊着号子,此情此景使苗重安浮想联翩。这些光着身子的汉子形象远胜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他们所发出的阵阵“嗨哟……嗨哟”……声声不断,使他联想到了奔腾的黄河…… 就这样,黄河中游的晋陕一带大山、大壑、大沟间,留下了苗重安的足迹。1989年、1990年、1996年,有三个冬季他连续蹲在陕北佳县,三个元宵节是在佳县度过的。他常常往返于山顶和沟底,深入到村镇的层层窑洞,攀登悬崖,访问古寺,饱览胜迹,可谓“物我两化了”。 如果说黄河流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古丝绸之路则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而这一精神的物化遗存自然也形成了苗重安在继“黄河系列”之后又一创作的重点。 同样,他像对待黄河系列作品创作一样,一丝不苟。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基础上,将文献考证与实地采风相结合,在完整掌握史实的前提下,力求成竹在胸,作起画来得心应手。 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虽起点在西安,而要途经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中东、欧洲、北非诸国,这正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创新、包容和大度的精神气概。它既是商贸之路,又是友谊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团结合作、寻求和平理想之路。中华民族要崛起,离不开弘扬开拓进取的丝绸之路精神。 苗重安4次穿越祁连山,9次赴新疆各地,并先后到西藏、云南、贵州等地考察,又陆续到印度、埃及、土耳其等国去访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去体察丝绸之路途经地的人文风情,体验和追求那种包容开拓的精神。他在自己的体会中写到:“丝绸之路上神奇壮丽、神秘、神圣的自然景观与丰富深沉的历史人文景观中,处处都蕴涵着汉唐雄风的魂魄,都具有民族复兴的启示性印记,令人神往和值得探求与表现。” 有了这样的精神指向,苗重安的作品便呈现出一种气势磅礴、深沉博大的阳刚之美。 从《龙羊峡的黎明》到《黄河谣》,诸如《黄陵古柏》、《黄河源流》、《春回高原》、《壶口瀑布》、《群峰竞秀》、《一览众山小》、《黄河入海流》等黄河颂系列作品;从《丝绸古道》到《梅里雪峰》,诸如《香格里拉》、《雪域古寺》、《火焰山下》、《神山圣湖》等丝绸之路系列作品,苗重安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道路上按照自己的目标既稳步推进,又大胆创新,他将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寓于创作之中,从而使作品豁透着一种史诗般的表现力、概括力和强烈的震撼力。 在苗重安《黄河颂》作品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所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很多学者提出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说,苗重安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正是苗重安对自己所要求的,他遵循贺天健老师所说的,在今天昌明时代里,要“过幸福生活,画大地山河”,奉行芝术家必须以热爱祖国、献身艺术为己任。所以他是站在历史与民族需求的高度,审视自己作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起点高,目光远大,集中概括,成果卓著。 在建国45周年和55周年陈列在天安门正厅中央的巨幅青绿山水画《群峰竞秀》和《香格里拉》,以及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的《黄陵古柏》,还有在中央军委办公大楼的《延水长》、北京会议中心的《梅里雪峰》等巨幅鸿篇,不仅预示着苗重安山水画艺术成就达到了让人钦佩的高度,而且从这些熠熠生辉的殿堂绘画艺术品背后,折射出画家不同凡响的精神追求。 ■关于“两个法宝” 苗重安山水画作品之所以有其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时代特色,从绘画本体和技术层面分析,有“两个法宝”在支撑。一是深厚的东方文化传统,具体讲就是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中国山水画传统,这是他在上海中国画院学习时导师贺天健传授和指导他学习掌握的;二是对景写生并提炼创作,这种兼有中西融合的写生入画方法是他在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学习时罗铭老师授予的。笔者认为,在苗重安作品中体现的是两者的成功结合,他走了一条自己的路,可谓将贺天健先生和罗铭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技法融合在一起了。我们虽不能说两种传统就是中西传统,但中西结合的写生传统常常带有西方绘画因素,其实这并非坏事,这正是苗重安山水画艺术中所借鉴的因素。苗重安说,在文化艺术上,观照西方,潜心东方;在艺术语言上,广泛涉猎,深层开掘。他又说,在艺术上开拓进取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是指东方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横向的主要指西方文化,都需要以极大的热情去汲取我们所需要的优秀东西。 这里不难看出“两个法宝”在苗重安艺术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其山水画创作思想的影响。 ■关于“三大传统” 一提到中国画的传统问题,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笔墨传统,这是经过几千年积淀,由元、明、清三代强化而成的,以文人画形式为主要的笔墨传统,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但是,正如有些理论家所言,传统是一个大概念,不能只继承部分而丢失了其他的传统。就中国绘画传统而言,除了以笔墨为主的文人画传统,还有唐、宋、元时代达到高峰的重彩画传统,院体画传统及民间绘画传统等,我们应该继承什么呢? 苗重安先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本文上述的两个法宝发挥作用的同时,三个力面的传统是其中之一法宝,给继承传统的法宝有了更为丰富和充实的内容。我认为,苗重安首先继承的是汉唐艺术宏大气象的传统。作为成长、成熟在古都长安的画家,他常常被这里的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所感动,别说是气势豪放的茂陵石刻,就连不经意拣到的残缺互当,都让他窥视出昔日汉代的雄强。他经常说汉唐是丝绸之路最繁荣、辉煌的时代,也是华夏历史上最富有开拓、进取、包容精神的昌盛时代。所以他从作品的立意及表现形式上力追汉唐之意。 这里当然还有唐代大小李将军的山水画艺术创造,对苗先生影响很大。他有这么一段自白:“从历史记载中唐代李思训画《蜀道图》,金碧辉煌、灿烂朝光的设色山水,难道在今天我们不应挖掘、大力弘扬吗?”说明他对唐代艺术研究和继承的决心。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当年在上海学习时贺天健先生给他的亲传。贺先生对唐代青绿山水画传统的研究和实践成就非凡,是他帮助苗重安“接通”了古今。 第二个他继承的是北宋绘画传统。宋画是中国画史中最为重要的一页,与唐代相比,宋代绘画缺少辉煌富丽之风,却有着丰富细致的写实风格。北宋时曾出现了荆浩、关仝、范宽、李唐等山水画大家,他们的作品对苗重安影响最大。因为,在学习传统之时,他偏爰这些画家及其作品,他崇尚他们作品中呈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画家作品中那种气度开阔、法度严谨、全景气势的样式。苗重安对北宋的山水画中的很多技法进行过潜心临摹和研究。尽管历史上有“南北宗”并有褒南贬北之说,但他喜欢上述北宋这些代表人物的作品,坚持走自己的路。 苗重安在传统芝术上的继承充满着理性和个性。他大胆提出中国画仅仅继承“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传统显然是不够的。他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光照千秋的大作,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首先感觉到的不是笔墨情趣,而是气势浩大、沉深厚重的北方山势扑面而来的震撼力、冲击力和感染力。以此可见他不排除元、明、清以来强化的笔墨情趣传统,但更崇尚宋代大家的鸿篇巨制。以此与他的作品相对照,其继承与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他将唐宋遗风巧妙融合,在技法上以传统手法加上自己对现代意识的理解,形成了既传统又现代,既博大沉雄又清新俊秀的殿堂绘画风格,丰富和强化了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表现力。 第三应该是,苗重安继承了长安画派的光荣传统,同时得益于长安画派的影响。如果说前两个传统在千年之上,只能从史料上研究和继承的话,那么对长安画派的继承是直接的,因为他曾与长安画派的创造者们有着很多接触,特别是方济众先生,作为陕西画院的首任院长,苗重安与他工作了六七年。除此,他从长安画派的奠基人赵望云先生和代表人物石鲁先生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思想中悟出的很多东西,而且还从何海霞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 是什么支撑着他的执着,是传统,为了在自己的山水画中表现前人未曾表现过的东西,长安画派的作品不正是表现了前人没有表现的东西吗﹖这种创新意识是长安画派的宝贵传统,而苗重安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不折不扣地继承了下来。 正是这三大传统使得画家苗重安的作品不同凡响,难怪有很多理论家称他是第二代长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苗重安从对黄河流域和丝绸之路山水的敬仰、热爱和神往,到身体力行地亲近,再到一幅幅巨作的完成,一次次陈列在国家重要场所。他在艰辛和喜悦的双重音符中,弹奏着自己艺术人生道路上不断跨越的新乐章,并不断地实现着精神和心灵的升华。 苗重安画的是黄河沿岸风光和丝绸之路上的壮观景色,实际上关注的是我们民族忧患、奋起和开拓的历史,表现的是我们民族深沉广阔的胸怀,体现的是一种勃勃生气和宏大的精神。他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精神不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品格得以提高,因而他的作品也给人一种力量和精神启迪。 经风雨而沧桑,沥血汗而深邃。通过梳理苗重安的艺术历程和轨迹,笔者仿佛看到,一位白了头发的艺术家仍在黄河岸边思索着踱步,在丝绸之路上风尘仆仆地奔波着,他就是苗重安。他是真正的黄河之子,他用自己的艺术创造表现着母亲河,赞美着母亲河,更深爱着母亲河所哺育的华夏民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深深祝愿他的艺术之树常青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华夏经纬网”或“中国艺购网”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华夏经纬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关键词:黄河之子,山水画家,苗重安,艺术道路,黄河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65 相关文章 黄河之子——山水画家苗重安的艺术之路 山水画家画《平谷十六景》60米画卷贺国… 24小时排行 艺术视点图片新闻 点击进入神州艺览频道>> QQ客服: 京ICP许可证010602号 网络110服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7层B座 商城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南郎家园1号大北写字楼211室 Tel:(010)65662405 传真:(010)65661405 商务:(010)65669036工作时间:8:30-18:30 Email:hxsc@huaxia.com 周六、周日、节假日休息 © 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系统设置
|
隐私权保护
|
城市导航
|
艺术网站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
鲁ICP备10209082号-3
-请选择页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