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设为首页 |
  •  首页画家档案 汪飞鹏 艺术室


    画家 汪飞鹏
    关注
    赞赏
    上一张 形象照 下一张 PHOTO:0 

    艺术评论 发表】 • 共0个画友主题..
    •  暂时没有该画家的留言!

     普通画家档案   升级  创建者:flytiger 私信 
     • 画家姓名  汪飞鹏 • 性别  男
    微信 扫一扫
     • 创作方向  漫画 • 润格  不详
     • 常住城市  上海 • 本站人气  189340
     • 生卒年月  1919-07-07~2018-08 • 管理 ID  暂无   【申请管理权
     • 画家简介
        汪飞鹏,1919年7月7日生,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文汇报》美术编辑,《世界经济导报》美术编辑、主任记者,上海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汪飞鹏,生于杭州。十一岁在杭州当印刷童工。从小爱好美术,曾绘《艺影》,自办发行。抗战胜利后,编绘《图案 大集成》。1950年进《文汇报》,担任美术编辑,1958年离开报社。1979年重新工作,被上海社科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同时任《导报 》主任记者、美术编辑。62岁,重新开始漫画创作,共发表7000多幅作品,获奖70余次。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著名漫画家汪飞鹏祖籍浙江常山,父亲做小职员,收入菲薄,又常失业,一家数口,生活艰难。汪老幼年吃过残羹,喝过施粥,进过当铺,做过童工。11岁就进印刷厂做学徒,工作8年。
        童年生活虽苦,但很快乐。汪老从小就有一种与生俱来对美术的强烈爱好,特别是印刷厂学徒生涯,竟成了培养造就画家的福地。汪老的美术天才在这文化氛围里,获得了充分的滋养。
    抗日军兴,他从杭州逃难回常山,一路上靠打短工,日寻三餐夜觅一宿。即算是处在这样流浪途中,居然不忘艺术创作。到了抗战后期,曾自编自印过一本《艺影》刊物,着实教人领略了少年画家澎湃的创作激情和少有的艺术天赋。
        解放前夕,失业在家,精心编绘出一本《图案大集成》,收集并创作了近万幅千姿百态的图案,是他初出茅庐艺术成果的一大展示。
        1950年汪老来到大上海,寻找生计,正碰上《文汇报》招工。工作人员问专长,汪老拿出《图案大集成》。主考者陡然一惊,然后慨然允许免去许多考核,当即宣布录取。有画为证,小试锋芒,果然出手不凡。
        1957年风起云涌。这年的6月4日,汪老《望而生畏》漫画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就是这幅画,让昔日座上客成今日阶下囚。
        50年后,笔者有幸一睹这“离经叛道”的画作真容。左看右看觉得此画矛头所指是官僚主义作风,无限上纲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真令人望而生畏了。
        汪老忆起当年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穆青,他敢于顶住压力说分社没有右派。能够敢于拿自己乌纱帽抵挡右派帽子的人,毕竟难得。汪老有画为证,在劫难逃,开除公职,押送福建将乐农场劳动教养。天天上山砍毛竹,回程扛两根,来回数十里,两头不见天。
        1961年因台海局势紧张,劳教人员转移安徽歙县。1962年汪老解除劳教,被安置在乐山图书馆。三年自然灾害,全家人嗷嗷待哺,自己让家人担惊受怕,境况狼狈,悔恨难当,汪老早已归心似箭。
        乐山林场为留住他,要求钢板刻印一本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十几万字的著作,硬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刻印成书。图书馆人员也误认是印刷品。“刻好书放人”君子一言,什么马也难追,汪老卷起铺盖走路。
        老家常山并没有工作在等着他,全家团聚比什么都好。
        1972年他来到上海,仍是一名“三无”(无户口、无工作、无收入)人员。7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汪老获平反,这一年正好60岁。
        历史机遇又一次眷顾汪老。1980年他被上海社科院聘为特约研究员,《世界经济导报》聘为主任记者、美编。经过23年的流落,62岁又重新拿起那支因闲置过久而略显秃的笔,以廉颇不老的豪情,驰骋在万里漫疆。
        横空出世 一册画集“大工程”
        第十七个敬老节,汪老向民革浦东区委赠送一份厚礼:《漫画千家集》。不止于画集大16开精装版500页之厚重,而更是它承载的厚谊与厚望。
        在2003年上海美协春节茶话会上,汪老提议请沪上漫友为他收藏的《漫画集》封面题词或作画,以资纪念,获得朋友们热情响应,由此催生了《漫画千家集》。
        汪老的大胆创意,着实让许多人为之一惊。“1000幅漫画,一位86岁老人,这么一个巨大工程,能担得起吗?”《文汇报》美编天呈不免担心。
        汪老蜗居一间16平方米斗室,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夏斗高温,寒抗霜冻,偕老携幼,“挖山不止”。劳累让老人病倒过,家人力劝休整。“只有把书编好了,我才睡得香”。我行我素,不肯少歇。正经需要旺盛精力,老人从此坚持每天跑步5000米。
    连续16个月奋战,汪老前后共邮出信函6000件,收到应征作品1185件,加上他毕生收藏国内1200多位漫画家的数十万幅作品,形成了另一座太行王屋山。从这宝库中精选出来“1000个不同画风,1000个不同流派,1000个不同感受”。真正是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金一掷,赢得“千画争艳,各有千秋”。
        一石激起千重浪。《漫画千家集》的出版,引起国内美术界,尤其是漫画界的轰动。
    日本著名漫画家森哲朗得知这位坚强老人事迹后,连伸大拇指,欣然命笔赠画,表示“友谊永远”。
        漫画大师华君武致函汪老:“你的确做了一件好事。”
        《人民日报》美编英韬撰文:“漫画界的壮举。相信每个读者都敬重您的雄心、耐心、决心、爱心!”
        吉人天相 一支“秃笔老山羊”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汪老宝刀不老,重新工作后如鱼得水。他这一辈子被耽搁得太多太久了,幸好赶上改革开放,他要把失去的耽误的找回来。《导报》期间,他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漫画8000余幅,荣获各类奖项70余次,再次拾起被冲弃的收藏漫画传统,功夫不负,累积多达60万幅。俗话说“北有朱育莲,南有汪飞鹏”。诚非虚言。
        1980年是一个可纪念的日子,此年他以煌煌资质被接纳为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又是一个可纪念的日子,当他64岁之际,找到了精神家园,成为民革党员。
        两“员”两“家”,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精神之家。60年来颠沛流离、上下求索,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人生的大幸,时代的光荣。自称为“85岁老山羊”的汪老,被许多同行们“为那顽强意志所折服”。
        《文汇报》美编天呈说:“勤勉踏实,奋力进取,不计耕作之苦,不思回报之酬,惟恐辜负读者信托。”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汪飞鹏精神。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崇高追求与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愚公精神:目标始终如一,每日挖山不止,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画为证,《漫画千家集》已经成为一个标志。
    完成度:24%
    最后修改:2019.05.26 00:16 
    汪飞鹏作品
    蒙你没商量
    汪飞鹏作品
    这把怪壶一边倒
    汪飞鹏作品
    啃老族
    汪飞鹏作品
    立场不同
      • 浏览这个画家的画友还浏览了 
    • 画家郑世武
      郑世武
    • 画家苏春生
      苏春生
    • 画家谢公展
      谢公展
    • 画家贺友直
      贺友直
    • 画家吴蓬
      吴蓬
    • 画家吴松君
      吴松君
    • 画家赵志强
      赵志强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