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仪先生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然而他又与一些其他的艺术家不同的是,他并不是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深知儒家的入世之道,深知社会实践对自己艺术修为上的重要性。他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只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的人,怎么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呢?只有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感悟,才能把艺术与生活更好的结合,也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为此,他在努力提高自己艺术修为的同时,也积极的尝试不同的角色,参加各种活动,体验不同的生活。
2003年,由徐仪先生撰文的《炉姑的传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2003年创意策划了“中国百家姓氏始祖碑林”;2004年他主编的《中国百家姓氏始祖碑林精品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2007年,“炉姑的传说”被当地文化部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申报;目前,《中国孝道》也正在积极的编写中
儒商情怀
努力的学习加上丰富的社会阅历,使得徐仪先生不仅在书法和绘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新闻媒体、古文字、民间文化、姓氏文化、古典诗词等方面皆有研究和不小的成就。2000年春天,徐仪先生随国家文化部组织的艺术家访问团赴意大利讲学期间,与《欧华时报》的常务副社长章永平先生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访问期间,经章永平先生,以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国庆先生推荐,由徐仪先生为意大利总统绘制了肖像。回国后徐仪先生仍然与章永平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二人互相交流中国文化艺术与西方文化艺术的内涵。2003年章永平先生决定回国为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做一番事业,此举与徐仪先生一拍即合。因章永平先生原籍浙江杭州,所以有缘与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始人之一的何京月先生结识。而何京月先生也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创建 中国历史长河的想法,三人经过交流与探讨决定建立一个立体的、直观通俗的上下五千年立体景观,并且将此项目确定为“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在选址上三人经过反复推敲和严谨论证,最终选定在山东淄博。淄博市历史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投资环境和地理位置也符合“璀璨中华”项目的要求。经过一路披荆斩棘,精心策划在淄博市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山东淄博璀璨华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了能让这个意义重大、汇集后世的项目早日能建设完工,徐仪先生毅然辞掉了自己在北京的华文信息报社副总编辑一职,回到家乡淄博,出任公司的艺术总监。
儒者,博学文雅也;商者,贾也;儒商就是有儒家思想的商人。他们商儒结合,亦儒亦商,胸怀为家乡、为国家之心,做出了诸多的贡献。天性的宽厚仁和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徐仪先生遇事总有自己独特的远见卓识,可以说,他不仅仅是在做事,更是认真的在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他常说,从艺也好,做事也罢,必先学会做人,小成靠智,大成则靠德,“德信心必正,质雅品自高”。
禅意人生
走进山东淄博璀璨华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室,环眼望去:墙上挂满了各种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徐仪先生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办公桌旁的书柜里塞满了各种人文艺术类图书;鲜花、绿草、假山、奇石,摆放的有条不紊;一只大型的浴缸几尾游鱼正在往来歙忽
同不少的艺术大师一样,徐仪先生在从艺、做事、做人的同时,也时刻注意修身养性,注意自己的养生之道。他常说,创作一幅书法、绘画作品,既可以说是一种高雅的文事活动,又是宁静身心,平衡心态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在夜阑人静之时,月光微明,窗外静寂,在自己的桌上铺上一张宣纸,提起毛笔,便顿觉心淡身轻,不思声色得失,不想荣辱进退,精神专注,物我两忘。从而凝神聚气,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神思妙想汇于笔端,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实在是一种酣畅淋漓的享受。
这种创作的过程,与参禅的过程十分的切合。创作除了要求艺术家有着身后的艺术功底以外,还需要艺术家有较高的悟性。只有将平时的修炼与悟性统一起来,才会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同时,又达到了修身养性的目的,能够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这也是诸多的艺术大师能够长寿的秘诀。
徐仪先生有一首《学书有感》诗:“易而玄玄简而繁,法无定法法森严。学书到此方为悟,半是功夫半是禅。”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的艺术家,徐仪先生有着学者的儒雅,又不失商人的睿智,他如同杯中香茗、盏中醇酒,愈久迷香

购物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