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研讨会综述https://www.huajia.cc 2010.06.29 08:11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薛永年:以美术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来为有责任感的中国美术家所重视。当前举世瞩目的事实是中国的崛起,崛起的背景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要把发展中的大国建设成发达的强国,文化建设及其海外传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美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已经到来的读图时代具有首当其冲的重要性。支撑中国美术的中华文化,是一种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文化,是一种重视与异质文化沟通又和而不同的文化。中国的美术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既有承传性,又有时代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是文化建设成果的输出,是友善的彼此沟通。中华文化具有普世价值。上百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向西方寻求真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接受甚至超过了对本民族问题的深知与继承。美术方面也不例外,因此规划实施中国美术的海外推广,从文化上思考,要想达到预期目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固本,充分认知传统并加以现代整合。因此从根本上看中国美术对外传播要以传承文脉建设为基础,甚至也可以说通过抓外事,而推动文化建设。中国美术的海外传播,不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反映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包括环保的划时代发展,而且又要反映中国的民族精神风貌,特别是贯穿中国美术和谐观念,中国美术提升精神,实现物我合一的写意精神。这些中国文化的精粹具有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凭借这些基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增加了厚度,而搞好并精选高质量的创作,是对外传播的前提。今天,搞中国美术海外推广仍然是这样的,是以中国的和谐文化诉诸外国人的灵魂,也要正视,使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对当前中国美术海外推广有人强调中国跨文化语境,有人强调中国文化的身份。强调民族文化身份必须注意一个前提,就是近百年优良传统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在相当程度上与创作疏离,因此要特别提倡“中国风格”与“时代丹青”的统一,并在对外推广中采取“传统经典与当代力作的结合”,把中国当代美术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贯穿起来,而不是割裂传统。 古代中国不但是世界上的大国,而且是强国,早有对外传播并影响深远,外国朋友相对比较熟悉和推崇。近代中国美术的传播受到国力的影响,尚未得到外国观众的广泛重视。1933年,徐悲鸿策划中国美术欧洲展览的作品就既有现代中国绘画的200余件,又有古代绘画50余幅,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美术的发展,近年我国对外文物美术展览古与今是分离的,其实可以合并进行,徐悲鸿经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未必过时。要体现软实力,就要保证文化的含量和艺术的质量,需要聘德才兼备的学者,充分体现学术性,避免评选的行政化和人事纠缠。 重视中国美术海外传播的跨文化语境也有一个要点,就是艺术形式的包容,文化价值观念的自立,对人类共同面临问题的人文关怀。在美术品种上,应该优先考虑最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书画,同时,给予中国风格的油画和版画等引进品种以应有的地位。中国美术海外推广不仅是举办美展,还应该有辅之而行的讲学。同时,组织海外写生工作和海外展览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写生近百年来已经具有中国化,赴外国写生既可以展现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各品种写生功夫的优势,又便于各国朋友接受,还可以在写生过程中接触广大的国外受众,发挥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外推广中国美术是一个综合工程,而对外美术教育是其中的基础工程,从长远考虑培养广大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国美术的外国年轻朋友,扩大有中国奖学金支持的留学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重点赞助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这一任务势必主要由艺术院校承担,但同时由中国国家画院和地方画院以开办短期班等形式应该是可行的。 许钦松:画展在广州举办,对当地美术创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华南地区特别是港澳台也有很多的画家来参观。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机会到广东,对推动广东当地美术创作会产生一个巨大的促进。 马国强:在当下的美术创作中,“两风”令人堪忧,“两风”跟目前展览机制的导向有关系,影响到中国画本体语言的探求和发展。这“两风”一个是“制作风”,它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而另一个就是盲目追求大,这两种风气如不能尽快遏制,将极大地制约中国美术的发展。 高 云:相对于舞台艺术而言,当下对视觉艺术的关注,此次展览首先体现出复位的意义,美术展览首次进入国家级艺术节,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第二是补位的意义。此次展览对全国美展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因为全国美展是海选,这次画展是举荐和提名。第三个意义,就是“中国风格·时代丹青”,这体现出一种正大气象和国家气派,或者是一种国家标准、国家导向,这个意义将会慢慢地呈现。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展览的意义可能会更大地显现出来。我建议,这个展览不仅要连续地办下去,而且下一届就应该评出文华奖,在我们地方各省市,对文华奖还是非常重视的。 当然,在艺术创作上,我们也注意到现在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尤其在中国画创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四化”:第一是西化,第二是制作化,第三是照片化,第四是空泛化,这就造成我们艺术创作的作品没有精神内涵,这种不好的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潘鲁生:这个展览如何能体现出与其他同类型、同级别展览的区别,是这个展览能否持续、良好发展的关键。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中国风格·时代丹青”,我想,只有突出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才能真正地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广 军:参加这次展览的评选工作,体会很深的就是从上向下邀请机制,这办法挺好,但执行时发现这种选择很困难,因为在中国做版画的画家很多,入选数量又是有限。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版画家就有一个比较冷静的思考,一个是逐渐摆脱了一种不正常的政治约束。后来都说版画被边缘化了,这个边缘化对版画事业的发展来讲是很好的事。我们边缘了一个不正常的政治,现在又在边缘着不正常的市场,这就给版画创造了一个条件,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好好在版画艺术本体上下更多工夫,使我们作品的质量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