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漱佳人 (收藏家) 
|
学徒
|
|
帖子:13
精华:0
积分:7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7-19 |
|
• 发表于2014-07-27 14:50 |
小 中 大 1# |
|
为什么拍卖公司这么多?正规的就几个??为什么不正规公司还能生存??为什么这几年只听见买东西的,买东西的人这么少??
1、很长时期以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有着“拍卖不保真”的行规。然而假货赝品横行怎么能够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一点创新的勇气,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让投资者买到货真价实的艺术品呢?“拍卖不保真”这一行业“潜规则”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2、拍卖乱象亟待整治
有一位投资者花两百多万元拍得了一幅油画,但最后却被鉴定为赝品,怎么办?拍卖公司不认账,打官司居然败诉,最后只能把苦水往肚里咽。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在艺术品市场已经昂首步入亿元时代的同时,一个又一个被揭露出来的造假案例却让人唏嘘不已。 去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学员联名在《南方日报》发表关于“徐悲鸿油画造假”的质疑公开信,针对的是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交的名为《人体蒋碧微女士》的“徐悲鸿油画”,信中指出这幅画只是当年他们研修班的习作之一。此外,汉代玉凳争议、宋徽宗《千字文》被疑作假、唐大禧被拍卖画作系仿作等事件,一再将那些新高迭创的拍卖会变成了赝品集市,甚至出现了在活着的画家眼皮底下作假的情况。 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史国良曾做过估算,他认为目前国内大拍卖公司的拍品真货占70%,余下30%是存疑的。而小拍卖公司的拍品假货高达70%。著名收藏专家吕立新则认为,近年拍场上的5000件徐悲鸿作品,仅有5%是真迹。换言之只有250件是真迹,其他都是假的。而陈丹青也曾表示,自2005年始,拍场上已出现了24幅仿冒他作品的赝品。 对此,善良的人们不仅会发出惊叹,如此颠倒黑白还是正常的拍卖市场吗?据了解,现在居然已经形成了专门造假的产业链,近日一份涉及中国文物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令人触目惊心。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目前艺术品收藏市场赝品泛滥已成为圈内人士公认的事实,而大部分赝品都来自于以营利为目的的造假,并且形成了专门造假的作坊和机构。由此,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拍卖,无异于在进行疯狂的赌博。 “免死金牌”是伪命题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可以直接电话咨询13556056244。既然在拍卖中成交了那么多赝品,为什么没有人去追究拍卖公司的责任呢?。
汉代瓷器流行器型有:鼎、盒、壶、瓿、萦、臼、罐等,造型大多模仿青铜器。虽说是模仿,但也透露着自己的时代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给后人从器型上鉴定汉代瓷器创造了宝贵的条件。
鼎:西汉初期的鼎子口微微收敛,三只兽蹄足一般较高,两只耳朵上部弧形外撇,腹圆,耳根鼓突,盖面的三个钮可以作为支撑点让盖面仰置。
西汉中后期时,鼎腹加深,两只耳朵和三只兽蹄足全部缩短,耳朵也改为直上直下,盖钮乳钉化,不再能支撑盖面。
东汉时,作为礼器的鼎逐渐消失。
盒:西汉初期的瓷盒形状如钵,子口向内微敛,圈足,盖有凸圈,仰置时可作碗用。
西汉中后期的瓷盒,除了腹部加深外,圈足和盖凸圈均告消失。
东汉时期的瓷盒与西汉后期瓷盒没有太大差别。
壶:西汉初期的壶大多数是侈口,长颈,腹部扁圆,高圈足,肩部的双耳多作半圆形。
西汉中后期的壶,大多数成了圆口,短颈,变成喇叭形,矮圈足甚至平足,肩部除了半环形直耳外,也有铺兽衔环的。
东汉时期则流行喇叭口和盘口两种壶形。
瓿:西汉初期的瓿一般为直口,唇平,腹扁圆,平底下有三个扁矮足,肩部有粗壮有力的兽头双耳,双耳高于器口。
西汉中后期的瓿,瓿口大大缩小,双耳低于器口,扁隋唐瓷器萤矮足也不复存在,几乎与大罐相差无几。
东汉时期已经很难见到瓿的踪影。
罐:大多数汉代瓷罐均为直口,短颈,平底,双耳。东汉时出现内外双口的“泡菜罐”。
东汉时期,瓿鼎等礼器基本消失,代之以盛的是壶、罐、印纹营等实用性更强的生活用瓷。晕一般为直口,平唇,鼓腹,平底,器形都比较高大。联系人:杨经理 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