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iki (其他) 
|
画工
|
 |
帖子:491
精华:0
积分:153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5-08 |
|
• 发表于2014-06-19 17:03 |
小 中 大 1# |
|
韘形玉佩
韘(音射),俗称扳指,是我国古代射箭时用的钩弦器,最早见于商代妇好墓。其呈圆筒形,可套入右手拇指,以防钩拉弓弦时勒伤,一般用皮革、骨、角或玉制成。
鸿山遗址邱承墩特大型战国贵族墓出土韘形玉佩1件,其为青白玉质地,受沁呈白色,局部为浅黄色,间有绿色花斑,半透明。玉佩主体呈上小下大的不规则圆筒形,中空,外壁满布纹饰,其以斜凸部分为中心,运用减地浅浮雕手法饰一兽面纹,周围辅以战国时常见的卷云纹和S形纹,布局合理,纹饰繁缛而不显凌乱。与外壁兽面纹相对应的内壁上则采用阴刻细线的手法亦饰有一兽面纹,周围再环以卷云纹。外壁侧面出一方鋬,鋬上饰有浅浮雕S形纹。靠近鋬的一侧圆筒壁有一圆孔。玉佩的圆筒形底边亦有阴线细刻的S形纹。
韘本作拉弓射箭之用,而鸿山遗址出土韘形玉佩内外壁及其边缘皆琢精美纹饰,且带有可作穿系佩戴之用的圆孔,装饰意味浓厚,当属杂佩玉饰之列。
射箭在古代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备受人们重视。古代儒家推崇的“六艺”之一便是“射”,孔子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如此,“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佩韘成为掌握射艺的标志,佩韘者亦有充任武士的资格。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韘形玉佩体现了古人对于君子美德和身份地位的追求。
鸿山遗址出土兽面纹韘形玉佩制作精美,纹饰独特,代表了战国时期高超的治玉水平,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佩玉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了解战国贵族风采及其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来源荣盛拍卖公司:http://www.rs-pm.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