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光男(中国台湾)
看过蓝庆伟先生的《美术馆的秩序》,似乎被一阵强风掠过脸庞,既强劲又豪壮。在有系统地保存或搜集美术品时,执事者即是学术的专业指标,他有责任作为社会发展的开拓者与维护者。换言之,包括对馆长的遴选、馆员的培养,都有一定的规范与要求。虽然难免受到很多不精准的意外干扰,那就是政治与商业性的渗入。
那么,如何保持等距离的人情尊重,且遵守订定的法规,必须要有一套升迁的机制。例如,法国有专门的美术馆馆员的教育学校,从基层教育到行政主管,依序受训、考核成效,才能安排更适当的职务;日本文部省的美术人员教育更跨领域到国际间学习;欧美国家的美术馆从业人员都有定期的训练与教育,至少国际博物馆组织每年或每三年都会提出问题作为相对应的主题讨论。
蓝庆伟洞悉美术馆营运现象,提出诸多独到的看法,其中谈到专业人才的不足,甚至希望要建立一个更具开拓性的人才养成教育体系,以期未来美术馆正确的更替接续。
当然,他也谈到美术馆的空间运用,例如展场规格、教育场地、典藏品设备等等科技应用,也关系到它的营运机能与质量;以及他关心的收藏品是否有一定的审美基准,能否在全民共识下,保存时代性与社会性造境的美学元素;甚至提出颇具建设性的思考,认为美术馆的运作,在于完善的管理制度。美术馆除了可以营销美学价值,更可以营销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而且他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美术馆是否健全营运,也关系到“美学经济”的发展。他列举出国际间作为观光资源与生活指标的著名美术馆,如纽约现代美术馆、惠特尼现代美术中心的观光人潮带动都市的经济增长,文化价值与原创性美学等等,指出这些都是值得美术馆从业人员重视与效法的现实。
美术馆成立之要素,在于社会的需要。美术馆除了要有丰富的典藏之外,专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专业能力,都需要被尊重并作适当的考核。
蓝庆伟关心美术馆的运作,是否依美术馆建馆时的理想与坚持,作为全民的美术馆运作,它必须要有一套管理或营运规律,亦得有年度计划,而不是沦为备用的展览空间,例如成为学校的毕业美展,或商业性的展览,以及宣传用的展品展示空间。它必须给大众一份信度,以及特有风格呈现,才能达成美术馆作为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品牌。他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奥赛美术馆、西班牙的毕加索美术馆为例,它们之所以闻名全球,就是因为其专业与风格,值得学习与研究。
在诸多提问的主题中,蓝庆伟认为从美术馆的发展,到全球性的学术、学理检讨,国际间的美术都负有相当程度责任与理想,包括文化象征、美术史整理、开创新机能等机制,不能一味只有西方美术发展,而忽视了中国美术发展。原来就是各有特色、各有专长,若不能自我肯定、自我学习与教育,那么东方、中国的美术史究竟是主体还是附件?再例如除了威尼斯双年展效应,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展览作为呢?我们可否自行订定内容、目标、理念,以中华文化或东方美学为主题引领国际美术品的创作?他认为可以建立一套美术馆职能的制度。
蓝庆伟更关心建立美术馆秩序,以益于非营利功能的美术机构,也就是建立美术馆运作的伦理。美术馆有一定的使命、风格与理想,为人类所共有、全民所共享、社会所关注、文化所衍生与再造,必须有“世界的中国”共同关注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