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三彩兔纹盘,折沿,浅腹,平底,窄圈足,土黄胎,内外刷白色化妆土,施绿、黄、红、白色釉。盘底圈足内写有墨书,应为实用器。此盘心平坦,采用阴线刻划卧兔,四周配以草木纹,纹饰构图随意,兔纹写实生动,质朴传神,栩栩如生,别有情趣。
三彩是多彩低温釉陶的俗称,自北朝出现后,至唐代达到顶峰,宋金时期的三彩釉陶是唐代三彩的延续,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四川等窑场均有烧制。宋金三彩主要用刻划的方法在陶质胎体上进行装饰,依据图案纹饰分别点彩,填彩釉。
珍宝档案
窑口:当阳峪窑
年代:金代
规格:口径
13.5cm
背景解说
12月14日我国成功登月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上首辆无人月球车,取名“玉兔号”,一时间,兔,这个灵慧吉祥的小动物又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成为趣谈。其实,一段发生于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时美国飞船与地面的对话就涉及了这只美好小动物——“请注意一位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传说名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
那么,在中国的文化中,兔这个动物出现在何时?代表了什么?从资料显示,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兔”这个字,殷墟妇好墓亦出土了数件兔子造型的玉器。兔子因其强盛的繁育能力而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寓意多子多福。在生肖属相中结合地支被称为卯兔。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兔都是月亮的象征,在秦汉时已有关于月与兔的神话传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出土的一幅帛画上,就有月中兔的描绘。
文章来源荣盛
拍卖公司:
http://www.rs-p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