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站务公告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188
    等级:游客

    今日 0 贴 | 昨日 0 帖
    76607 篇帖子 | 其中 62634 篇主题 | 29626 位会员
    站务公告
      主题:闲暇玩石多妙趣
      bniki (其他)
    画工
     
    帖子:491
    精华:0
    积分:153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5-08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画友离线
      • 发表于2014-06-09 11:39       1#

      在我国历代,上自皇家贵族,下自士农商贾、黎民百姓,都不乏爱石成癖之人,且留下浩繁的咏石奇文妙诗和生动有趣的爱石故事:东坡醉石、米芾拜石、板桥画石、乾隆搜石……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了生产力的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告别“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顾忌的人们闲暇觅石、藏石、玩石的雅兴蔚为时尚。无论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雅石给人们增添了业余或退休生活的无穷乐趣。
      坚硬、无华、不规则、无生命的石头因何博受人们爱之赏之,文学大师林语堂早就有精辟论述:“山峰的静默、伟大和永久性,可说是中国人喜欢石头的原因。”显然,他是把雅石当成微型的山峰来欣赏。明末著名理学家、书画家黄道周对石情有独钟,他号“石斋”,还有别号“石吏”、“石道人”、“漳海石人”、“石斋居士”等,真是爱石及号。他对石的可爱之处是这样说的:“石者,天下之伟林也!其精确瑰致,以御君子,其博笃安忍,以御小人。自仞壁而下,拳拳而上,天下之求成立者,皆取之矣!……故天下之有道者,莫如石也。”这简直是把石拟人化了。的确,石的启迪作用、观赏价值、美饰功能不可忽略,高大峥嵘者,置于庭园,配以花木,可作假山,月下风前踱步观赏,启人遐思。小巧玲珑者可置放案前架上,缀饰斋室。形如山峦者,雕凿加工,可增加山水盆景之美。天然、奇异的图纹石和象形石更使石瘾君子如获至宝。常言道:“金玉有价,奇石无价。”真爱石者,就爱石的原始、混沌,采于悬崖,拾于水畔,觅于荒野,贵在于它带着大自然的粗野气。宋朝赵佶皇帝御花园中假山“艮岳”之上的“神运石”就采选于江苏太湖。而清代乾隆皇帝收集的形似灵芝的“青芝岫”却产自北京大房山。
      奇石素有雅石、趣石、美石、案石、供石、石玩等称谓。奇石不是香花,也非美女,不能进食,也不会言语,它无须那么多娟秀,那么多灵气。它要得是土气,要得是古怪,甚至要丑得出奇,像舞台上的钟馗,丑陋中显隽秀,丑也是一种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明代文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写道:“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崎无倚,所谓瘦也。”清代郑板桥更以丑自喻,他画的竹石画,无一不是形态奇丑的怪石,他在画题中说;“燮(注:郑板桥)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时代在变迁,石友们对雅石的审美观也在更新。传统的“漏、透、瘦、皱、丑”的审石标准固然不可全盘否定,但就“推陈出新”而言,“色、质、图、纹、形”,正被越来越多石友所接受,这就是石的色要润、质要优、图要雅、纹要绮、形要怪。此外,还要听听敲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声音要悦耳,线条要流畅,像书法家的字,天然浑成又富有节奏。石头本无奇,它的奇是通过人们的发现、理解,赋予它新的内涵。所以,拥有石头还得会赏石头,这样才能够使它平中出奇。由此说来,这门“发现的艺术”的确大有学问可言,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够说透道尽的。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正因为雅石奇石有如此魅力,古往今来,爱石成癖,视石如命,藏石胜藏金的“石痴”大有人在,唐代宰相牛僧孺对观赏石“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宋代沈括呼石为兄,明代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与石为伴,在弥留之际,仍“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对。”现代政治活动家沈钧儒为收藏奇石,专辟一室藏石并命室名为“与石居”,真是爱石及屋!著名画家刘旦宅搜罗奇石成癖,他的画室摆满了各地的奇石怪石,艺友文人戏称他的画室为“石满室”。著名作家贾平凹爱石、玩石、藏石,写有不少赏石文章,他的石文化专著《小石头记》更令人百读不厌。
    石头虽然不像动物中的宠物那样有表情,能“言语”,但人们却喜欢这些沉默的朋友,称赞:“石不能言最可人”。每逢周末双休,节日长假,山间、河畔、溪边、海滩屡可见到“不劳动者不得石”的雅石爱好者,他们像探矿队员似地忙得不亦乐乎。觅石、藏石、赏石给人们休闲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有石友说得好,藏石如藏经,一石一本经,天天念此经,长寿又年轻。奇石不仅是一种艺术形象,而且是一种心境艺术。以石修性,玩石养心,借石明志,藏石赏趣正是一种心境艺术。
    拍卖古董拍卖古玩拍卖拍卖公司广州拍卖公司瓷器拍卖玉器拍卖

    转载请注明:荣盛国际艺术:http://www.rs-pm.com



    IP:已记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