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iki (其他) 
|
画工
|
 |
帖子:491
精华:0
积分:153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5-08 |
|
• 发表于2014-05-26 14:04 |
小 中 大 1# |
|
在用来雕刻的工艺品中,黄杨木可谓是首屈一指。黄杨木是珍稀木材,黄杨木品质优良,成材不易。生长缓慢,黄杨木无大材,有“千年矮”之称。因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而备受人们的喜爱。黄杨木木质细腻,打磨后有绸缎一般光泽。木性稳定,遇热遇湿变形率小。黄杨木又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雕刻小型陈设品。
我收藏的这个笔筒顺依黄杨木的形状,底部粗壮,口部稍窄,略斜却稳重。此笔筒所雕刻的意境是“踏雪寻梅”,典出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少年好学,酷爱梅花,隐于鹿门山。张岱《夜航船》记载,孟浩然性情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后人便常以“踏雪寻梅”为制作文房用器的题材。笔筒外壁浮雕踏雪寻梅图,苍松因大雪压枝而低垂,高士头戴风帽,掮一束梅枝瑟缩而行,耸肩缩颈,骑驴缓缓前进。雪地泥泞难行,驴前有一童子在引路,身后紧随俩童子。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笔筒的另一侧有题诗:“一路白雪茫茫看,数枝梅花朵朵放。”以“踏雪寻梅”为题材雕刻的这个笔筒,刻画文人雅士赏景吟诗之情致,隐喻文人“不畏风雪为寒香”的精神。
此笔筒包浆醇厚,色呈褐红,包浆圆熟。其雕刻技法沿袭自清初开创的去地浅浮雕法,通过不同的色泽与纹理,表现出图案的丰富层次,刀法干净利落,线条流畅,并不刻意雕出大雪纷飞之景,而借松枝低垂、人物寸步难行之态,状写天寒地冻、风雪漫天之景,构图、意境均佳。品相保存完好,颇为难得。从雕刻的手法器物的包浆来看,断代为清代中晚期的作品。
由于明清时期的黄杨木雕作品现今存世极少,因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黄杨木雕风头劲猛,市场价格令人吃惊,因而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随着收藏者的日趋成熟,国内很多藏家开始盯上黄杨木雕,成为投资收藏者的热衷藏品。
拍卖,古董拍卖,古玩拍卖,拍卖公司,广州拍卖公司,瓷器拍卖,玉器拍卖
转载请注明:荣盛国际艺术:http://www.rs-pm.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