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站务公告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85
    等级:游客

    今日 0 贴 | 昨日 0 帖
    76607 篇帖子 | 其中 62634 篇主题 | 29628 位会员
    站务公告
      主题:西洋古董钟的历史渊源
      bniki (其他)
    画工
     
    帖子:491
    精华:0
    积分:1537
    地区:广东 广州
    注册:2014-05-08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画友离线
      • 发表于2014-05-26 10:36       1#


    所谓西洋古董钟,其实是泛指19世纪欧洲风格的、有艺术特点的钟表,以座式或台式为主,适合家庭摆放和观赏。


      典型的西洋古董钟以法国为代表,种类多、产量大,大多是铜鎏金的。法式奢华在钟表上的体现,往往是讲究按套计算(有点类似于餐具)。一只西洋钟,有时会配左 右烛台。法国制钟者向来都是雕塑家、画家等,常在一座钟上留有多个制作者的签名外壳由某位雕塑家完成、表盘由某位画家或珠宝艺人绘制,机芯另有制作者。

      与法国不同,英国钟则是最高级别古董钟的代名词。从设计、工艺、风格到品味等各方面来说,都堪称上乘。全球皇室也都会使用英国钟。有意思的是,英国钟的制钟 工匠多为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们拥有航海、物理等科学知识,因此更为强调钟的精准性。

      德国钟不同于英法。早在1516世纪,德国纽伦堡和奥格斯堡地区与法国的布卢瓦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钟表工业的中心。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今天享有盛誉的瑞士钟表在 欧洲算不得多么历史悠久,其滥觞仅仅始于16世纪中叶的日内瓦 ,晚于德国黑森林地区。当时整个制钟产业已过渡到制表的阶段,因此瑞士在制钟方面并没有如其制表业那 般恢宏发展。德国黑森林地区一直是欧洲传统制钟的产业中心,产业规模很大,无论是指针、音响部分、表盘等都实现了细分化制作,产量供应整个欧洲。

      在欧洲,钟表的流通性比较大,行业流动也大,因此,法国钟表匠去德国、瑞士钟表匠去英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总体而言,英国钟偏重于音乐体系,法国钟偏重于 艺术造型,德国钟则偏重于技术。因此,德国钟总体可以保证误差小一些,喜欢外在造型的则更多地选择法国货,对音乐有追求的则往往会更偏爱英国钟。

      在此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钟。美国钟的特点是制作精良、质量好、实用性强,当时赫赫有名的制钟公司有Seth Thomas公司、Ansonia公司。美国钟在19世纪古董钟表 收藏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初级市场看品相

      就目前国内市场情况而言,西洋古董钟也分为高中低三档,低价位的5000元人民币即可入手,高价位的动辄百万元以上。决定这种价格差异的,大致包括几下几个因素 :年代、材料、工艺、款识、类型、装饰、品相等。材料加工艺决定了钟表档次,造型若有创意也会有加分,而钟表的复杂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价位。

      好的西洋古董钟,原料取材优质,如铜鎏金、乌木、红木等属上等材料,稀缺且有加工难度。就工艺而言,工艺优雅的名家大匠之作,一般会注重每个细节,与粗制滥 造差别明显。一些匠人别出心裁,在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如添加个性鲜明特征明显的雕塑。中国藏家偏好珐琅工艺,因此珐琅钟在国内价值不菲。还有一些制表大师的作 品会有鉴定证书,这表现在市场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作为古董,由于存世时间是以世纪计算的,年代越久远越难保存,价格也会更高一些。保存好坏也对钟表的价位能起到决定性影响。

      目前,与西方已经成熟的西洋钟收藏市场相比,中国内地藏家比较注重装饰性,如玳瑁布勒钟、珐琅钟等。因此,品相便成为了最重要的指标性因素。这一点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慢慢地发生变化。

    一般认为,国内西洋古董钟收藏的兴起,一方面是内地财富人群收入增长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则在于国际交流的增多,有海外经历的海归人士带来了对西方的审美偏 好。说到底,市场变动本质上是一次文化波动。对此,御灵曜月认为,“现在国内(西洋古董钟市场)还没有真正起来,要先培养文化氛围,认知度提高了,生意自然也好做了”。
    拍卖古董拍卖古玩拍卖拍卖公司广州拍卖公司瓷器拍卖玉器拍卖

    转载请注明:荣盛国际艺术:http://www.rs-pm.com



    IP:已记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
     • 快速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